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分文不取”的座右铭——记北京六建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周尚平
首都文明网 2014-07-21

一、简介

周尚平,男,1935年出生,北京市延庆县旧县镇东羊坊村村民。1964年,他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正赶上学雷锋;1972年单位给他置办了修鞋工具,以便为工友修鞋;1992年退休后,他继续免费为村民修鞋、修拉链、磨剪子、磨菜刀,为人理发,40多年里,周尚平志愿服务31500小时,服务3万多人次,他被十里八村亲切地称呼为“周大爷”。

二、主要事迹

“分文不取”的座右铭——记北京六建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周尚平

周尚平出生于1935年。1964年,家住北京延庆旧县镇东羊坊村的他,来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那时正赶上全国上下学雷锋,对他影响很大。1992年退休后,他更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职业,走街串巷,为村民义务修鞋、修拉链、磨剪子、磨菜刀,为老人理发,不管是漫天风雪,还是日晒雨淋,他都坚持着。

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1972年,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组织学习“老三篇”,号召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周尚平在家时就会修鞋,于是六建工会给置办了一套修鞋工具,平常他就为工友们修鞋。

在北京六建公司的27年里,周尚平不仅给工友们修鞋,还积极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开亚运会那会儿,他还在东四十条服务了一个星期。

周尚平说:“能为别人干点啥,心里特别舒坦。”

  退休后“为人民服务”

1992年12月,周尚平从六建公司退休后,回到延庆旧县东羊坊村。乡亲们说:“干了一辈子了,拿着退休金,在家享清福吧。”

可周尚平不这样想。“刚退休那会儿,在家怎么着都不得劲,闲不住。”周尚平说,“我得为人民服务,总得找点活儿干才行。”

于是,周尚平给自行车装上两个铁筐,拉上修鞋工具,到村里路边摆上鞋摊,谁来修鞋都不要钱。

给村民修鞋

为村民免费修鞋

刚开始,乡亲们还挺纳闷,后来渐渐传开了,都知道东羊坊村周大爷修鞋不要钱。慢慢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也都提鞋找上门来。不管谁来,周大爷都一视同仁,乐呵呵地给修好。

在东羊坊村提起周尚平,村民们交口称赞,村民周学臣说:“这老爷子,手艺好,人和气。他自个掏钱给俺们修鞋,这样的好人还有什么挑!”

2011年,周大爷还新学磨剪子戗菜刀。他经常骑上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谁家有要磨的刀剪子拿来吧,不要钱。”

老人给村民理发

走街串巷磨刀

大雪过后冒着严寒磨刀

2012年11月3日,延庆遭遇暴雪袭击。一连几日,马路上积满冰雪。乡亲们边铲雪边议论,说这下理发修鞋不方便了。说话间,只见周大爷穿着棉衣,脸上淌着汗,正在空地卸车摆工具。乡亲们一阵惊呼,纷纷招呼他到家中歇息,被他婉言谢绝了。

谈到今后,周大爷笑着说:“我想着再干十年,等实在干不了了,这一辈子就可以歇歇了。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摸着良心说,我这一辈子都为人民服务了。”

艰苦朴素造福四方

“人得一辈子做好事,这样心里安定。”周大爷说,“我只要能动弹,老了也不能歇着。”

为给大家修鞋,周大爷用坏了两台修鞋机

为了给大家修鞋,周大爷用坏了两台修鞋机,还购买针、线、皮子等材料。不仅如此,周大爷还坐公交车,到市里的台基厂选购拉链等物品。这么多年,他从来不记账,花费连自己都说不清。

周大爷眼不花手不抖,精神矍铄,就是听力差些。问他怎么不买助听器?周大爷说:“为自己花钱是小事儿,省下钱来,为大伙儿服务是大事儿。”

一次,村里的困难户王大娘,拿来孙子的书包找周大爷。看到书包上满是补丁,周大爷心疼得要掉泪,想着不能苦了孩子。周大爷借故送走了王大娘,坐车来到县城,为孩子买了个新书包。

又一次,村中一位保姆送来一双旧棉鞋,然后匆匆离去。周大爷一看,鞋里的棉花都硬了,鞋底断裂,鞋帮开胶。周大爷又心疼了:这么冷的天,怎么能过冬!他又来到县城,给保姆买了双新棉鞋……

周大爷的家很破旧,屋里只有一台旧电视,炉子上的烟囱锈迹斑斑,墙上挂的棉大衣的领口、袖口都是补丁,多处露着棉絮,就是这件棉大衣陪伴了周大爷40余年,见证了他助人为乐的点点滴滴。

有人问:“周大爷,您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少,怎么不换辆车子,买件新衣服?”周大爷说自己年岁大了,有穿的就行了,还是把钱攒下来帮助需要的人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5年,陪伴周大爷50多年的妻子去世了,乡亲们商量着给找个老伴,可周大爷不同意。有人猜测是他忘不了老伴,也有人猜测是怕将来分财产。最后大伙听说,周大爷是怕来了新人以后“过日子精细,怕花钱,不让他继续学雷锋。”

如今,周大爷患有关节炎,经常腿疼,但他仍骑三轮车到2公里外的村子修鞋,每当他颤巍巍蹬车出行时,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人问他还有什么心愿,他说只想找个徒弟,把自己这份手艺传承下去,也让年轻人学习雷锋精神。

带徒弟

旧县镇党委政府得知此事后,从村民和大学生村官中为周大爷找来4名徒弟。经过周大爷亲自培训,徒弟们学会了缝针、走线、黏合,对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如今,周大爷的徒弟们不但掌握了修鞋技艺,并且开展为民服务,帮助他人。在周大爷学雷锋精神感染下,旧县镇成立了10余支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两百余次。

40余年来,周尚平走遍了旧县镇22个行政村及周边乡镇各村。虽然走街串巷充满劳累和艰辛,但他乐此不疲。截止目前,老人已志愿服务31500小时,服务3万余人次。

助人为乐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周尚平曾先后7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贴心人”服务队队员;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义务服务标兵”;1990年和1992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雷锋标兵”;2012年获“北京市身边的雷锋”荣誉称号。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分文不取”的座右铭——记北京六建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周尚平
首都文明网 2014-07-21

一、简介

周尚平,男,1935年出生,北京市延庆县旧县镇东羊坊村村民。1964年,他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正赶上学雷锋;1972年单位给他置办了修鞋工具,以便为工友修鞋;1992年退休后,他继续免费为村民修鞋、修拉链、磨剪子、磨菜刀,为人理发,40多年里,周尚平志愿服务31500小时,服务3万多人次,他被十里八村亲切地称呼为“周大爷”。

二、主要事迹

“分文不取”的座右铭——记北京六建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周尚平

周尚平出生于1935年。1964年,家住北京延庆旧县镇东羊坊村的他,来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那时正赶上全国上下学雷锋,对他影响很大。1992年退休后,他更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职业,走街串巷,为村民义务修鞋、修拉链、磨剪子、磨菜刀,为老人理发,不管是漫天风雪,还是日晒雨淋,他都坚持着。

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1972年,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组织学习“老三篇”,号召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周尚平在家时就会修鞋,于是六建工会给置办了一套修鞋工具,平常他就为工友们修鞋。

在北京六建公司的27年里,周尚平不仅给工友们修鞋,还积极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开亚运会那会儿,他还在东四十条服务了一个星期。

周尚平说:“能为别人干点啥,心里特别舒坦。”

  退休后“为人民服务”

1992年12月,周尚平从六建公司退休后,回到延庆旧县东羊坊村。乡亲们说:“干了一辈子了,拿着退休金,在家享清福吧。”

可周尚平不这样想。“刚退休那会儿,在家怎么着都不得劲,闲不住。”周尚平说,“我得为人民服务,总得找点活儿干才行。”

于是,周尚平给自行车装上两个铁筐,拉上修鞋工具,到村里路边摆上鞋摊,谁来修鞋都不要钱。

给村民修鞋

为村民免费修鞋

刚开始,乡亲们还挺纳闷,后来渐渐传开了,都知道东羊坊村周大爷修鞋不要钱。慢慢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也都提鞋找上门来。不管谁来,周大爷都一视同仁,乐呵呵地给修好。

在东羊坊村提起周尚平,村民们交口称赞,村民周学臣说:“这老爷子,手艺好,人和气。他自个掏钱给俺们修鞋,这样的好人还有什么挑!”

2011年,周大爷还新学磨剪子戗菜刀。他经常骑上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谁家有要磨的刀剪子拿来吧,不要钱。”

老人给村民理发

走街串巷磨刀

大雪过后冒着严寒磨刀

2012年11月3日,延庆遭遇暴雪袭击。一连几日,马路上积满冰雪。乡亲们边铲雪边议论,说这下理发修鞋不方便了。说话间,只见周大爷穿着棉衣,脸上淌着汗,正在空地卸车摆工具。乡亲们一阵惊呼,纷纷招呼他到家中歇息,被他婉言谢绝了。

谈到今后,周大爷笑着说:“我想着再干十年,等实在干不了了,这一辈子就可以歇歇了。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摸着良心说,我这一辈子都为人民服务了。”

艰苦朴素造福四方

“人得一辈子做好事,这样心里安定。”周大爷说,“我只要能动弹,老了也不能歇着。”

为给大家修鞋,周大爷用坏了两台修鞋机

为了给大家修鞋,周大爷用坏了两台修鞋机,还购买针、线、皮子等材料。不仅如此,周大爷还坐公交车,到市里的台基厂选购拉链等物品。这么多年,他从来不记账,花费连自己都说不清。

周大爷眼不花手不抖,精神矍铄,就是听力差些。问他怎么不买助听器?周大爷说:“为自己花钱是小事儿,省下钱来,为大伙儿服务是大事儿。”

一次,村里的困难户王大娘,拿来孙子的书包找周大爷。看到书包上满是补丁,周大爷心疼得要掉泪,想着不能苦了孩子。周大爷借故送走了王大娘,坐车来到县城,为孩子买了个新书包。

又一次,村中一位保姆送来一双旧棉鞋,然后匆匆离去。周大爷一看,鞋里的棉花都硬了,鞋底断裂,鞋帮开胶。周大爷又心疼了:这么冷的天,怎么能过冬!他又来到县城,给保姆买了双新棉鞋……

周大爷的家很破旧,屋里只有一台旧电视,炉子上的烟囱锈迹斑斑,墙上挂的棉大衣的领口、袖口都是补丁,多处露着棉絮,就是这件棉大衣陪伴了周大爷40余年,见证了他助人为乐的点点滴滴。

有人问:“周大爷,您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少,怎么不换辆车子,买件新衣服?”周大爷说自己年岁大了,有穿的就行了,还是把钱攒下来帮助需要的人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5年,陪伴周大爷50多年的妻子去世了,乡亲们商量着给找个老伴,可周大爷不同意。有人猜测是他忘不了老伴,也有人猜测是怕将来分财产。最后大伙听说,周大爷是怕来了新人以后“过日子精细,怕花钱,不让他继续学雷锋。”

如今,周大爷患有关节炎,经常腿疼,但他仍骑三轮车到2公里外的村子修鞋,每当他颤巍巍蹬车出行时,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人问他还有什么心愿,他说只想找个徒弟,把自己这份手艺传承下去,也让年轻人学习雷锋精神。

带徒弟

旧县镇党委政府得知此事后,从村民和大学生村官中为周大爷找来4名徒弟。经过周大爷亲自培训,徒弟们学会了缝针、走线、黏合,对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如今,周大爷的徒弟们不但掌握了修鞋技艺,并且开展为民服务,帮助他人。在周大爷学雷锋精神感染下,旧县镇成立了10余支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两百余次。

40余年来,周尚平走遍了旧县镇22个行政村及周边乡镇各村。虽然走街串巷充满劳累和艰辛,但他乐此不疲。截止目前,老人已志愿服务31500小时,服务3万余人次。

助人为乐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周尚平曾先后7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贴心人”服务队队员;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义务服务标兵”;1990年和1992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雷锋标兵”;2012年获“北京市身边的雷锋”荣誉称号。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