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5月 >  第一周榜单
[助人为乐]刘佳、熊鑫:医生伉俪高空救危
首都文明网 2017-05-02

刘佳

熊鑫

一、简介

刘佳,男,1982年1月出生;熊鑫,女,1981年6月出生,夫妻分别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的主治医师。

2017年3月5日,二人在航班返京途中偶遇突发急病的老人,第一时间在飞机上投入抢救。几轮心肺复苏后病人仍无自主呼吸及心跳。熊鑫急中生智自制了吸痰器,嘴对嘴为老人吸痰,最终老人从口腔中喷出带血的米饭粒,转危为安。之后,飞机迫降将患者转交给当地120救治,患者家人频频向他们鞠躬致谢,乘客纷纷为他们点赞。

  二、主要事迹

医生伉俪高空救危

刘佳、熊鑫夫妻,均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医生、中共党员。刘佳是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熊鑫是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这对“80后”小夫妻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在医德医风和医疗技术上已经颇有成绩。刘佳是科室的党支部委员,熊鑫也担任科室的教学工作,二人曾多次获得优秀医师、优秀志愿者、优秀党员等称号,并在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比赛中频频获奖。2017年3月5日,二人在搭乘国航CA1804次航班时,突遇乘客发生心脏骤停,夫妻二人凭借高超的心肺复苏术立即实施抢救,为之后的地面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后,其二人的事迹受到了广泛称赞。

刘佳熊鑫夫妇

晴空霹雳:体弱老人乘机突发急病

“各位旅客下午好,欢迎您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第CA1804次航班。本次航班是由三亚飞往北京。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很高兴为您服务!……”3月5日下午16时许,伴随着乘务员婉转动听的话语,一架波音飞机从三亚徐徐起飞。在众多乘客之中,刘佳、熊鑫夫妻略显疲惫。他们原本是趁着周末的时间,到三亚与孩子短暂团聚。由于二人周一都还要出诊,便急匆匆的结束了不到两天的三亚之行,赶了晚间的飞机返回北京。飞机上百无聊赖,发过晚餐后,绝大多数乘客昏昏欲睡。突然,一阵广播打破了宁静:“紧急通知:飞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急病,现需要医生前往救治。乘客中如有医生,请立即联系机组人员。”

“什么情况?”熊鑫条件反射一般解开安全带,“去看看吧?”她问刘佳。

“走!”刘佳也迅速解开安全带,站起身来向乘务员表明了身份。

徒手施救:技术娴熟彰显大医风范

在乘务员的带领下,二人来到病人的旁边。这是一名60岁上下的男性病人,他身体很胖,面色紫红,舌头吐出,低垂着头,紧闭双眼,任凭旁边的家人怎么呼唤都没有反应。

“这是窒息昏迷了!”刘佳迅速摸上老人的颈动脉,“没有心跳!需要立即抢救。”夫妻二人心有灵犀,熊鑫立即检查老人的口鼻,徒手清理里面的分泌物和异物;刘佳则立即询问家属,有无既往病史、过敏史,在此之前都有哪些异常现象。通过了解后得知,老人一直身体不适,此次上京本来就是为求医,没想到还未抵京就在飞机上出了状况。了解老人情况后,夫妻二人交换意见,一致认为老人极有可能是食物阻塞气道导致的窒息或急性心梗。当务之急,是立即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我们需要一个平地,还需要急救包。”

“好的,我们飞机上有,我立即去拿。”一名空少手脚麻利地取来急救包。周边的乘客也纷纷帮忙把老人稳稳当当地抬到了登机口的空地上。刘佳一马当先,撸胳膊挽袖子开始了第一轮心肺复苏。

“我刚才都没清理出多少异物,舌头在外面伸着,需要气管插管才行。”熊鑫紧皱眉头。然而,飞机上急救设备有限,熊鑫咬牙,先用氧气袋给老人吸氧。“气道不通,我来顶胃试试。”这时,已经连续做了两轮心肺复苏术的刘佳抬头说,熊鑫听到后,立即扶正老人,刘佳摸准位置,实施了几次顶胃。但是老人并没有吐出多少异物,窒息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此时,飞机上闻讯又来了5名医生,大家在沟通了病情后,也十分赞同刘佳、熊鑫的判断,并轮番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术。

刘佳工作照

刘佳在手术

因材施救:她嘴对嘴为老人吸出异物

连续几轮心肺复苏后,熊鑫见老人仍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焦急地说:“还是得畅通气道!我来想办法。”她看见急救包里有一些粗的吸气管,灵机一动,用剪刀剪成合适的长度,慢慢伸到老人口腔中,再垫上一些纱布。就用这简易的“吸痰器”,她嘴对嘴为老人吸起了痰。“出来啦!”随着几次呼吸,从老人口腔中喷出几粒带血的米饭粒。大家顿时振奋了精神,再次进行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飞机乘务长也与机长商议,联系地面,于晚8时许在石家庄紧急迫降,将老人成功转交给当地120救治。

熊鑫(左二)在做带教

熊鑫在为病人听诊

一个多小时高强度的高空抢救,刘佳、熊鑫等人体力已耗尽,汗水顺着脸庞往下淌,上飞机时的体面着装也在全力施救中变得皱巴巴,老人家属、乘客、机组人员全程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老人被送上救护车后,他的家人频频鞠躬致谢,乘客中也有很多人投来钦佩的目光。在经历了这场“万米高空施展CPR抢救病人”的考验后,大家纷纷为这对贤伉俪点赞,而他们却说,这是每一个医生都会做的,“遇见这种事儿,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熊鑫直爽地说,“不光是我们,咱们科室、咱们医院、咱们卫计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冲上去,先救了再说!”

患者给刘佳送锦旗

刘佳、熊鑫只是中国几百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都在努力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那句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5月 >  第一周榜单
[助人为乐]刘佳、熊鑫:医生伉俪高空救危
首都文明网 2017-05-02

刘佳

熊鑫

一、简介

刘佳,男,1982年1月出生;熊鑫,女,1981年6月出生,夫妻分别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的主治医师。

2017年3月5日,二人在航班返京途中偶遇突发急病的老人,第一时间在飞机上投入抢救。几轮心肺复苏后病人仍无自主呼吸及心跳。熊鑫急中生智自制了吸痰器,嘴对嘴为老人吸痰,最终老人从口腔中喷出带血的米饭粒,转危为安。之后,飞机迫降将患者转交给当地120救治,患者家人频频向他们鞠躬致谢,乘客纷纷为他们点赞。

  二、主要事迹

医生伉俪高空救危

刘佳、熊鑫夫妻,均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医生、中共党员。刘佳是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熊鑫是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这对“80后”小夫妻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在医德医风和医疗技术上已经颇有成绩。刘佳是科室的党支部委员,熊鑫也担任科室的教学工作,二人曾多次获得优秀医师、优秀志愿者、优秀党员等称号,并在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比赛中频频获奖。2017年3月5日,二人在搭乘国航CA1804次航班时,突遇乘客发生心脏骤停,夫妻二人凭借高超的心肺复苏术立即实施抢救,为之后的地面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后,其二人的事迹受到了广泛称赞。

刘佳熊鑫夫妇

晴空霹雳:体弱老人乘机突发急病

“各位旅客下午好,欢迎您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第CA1804次航班。本次航班是由三亚飞往北京。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很高兴为您服务!……”3月5日下午16时许,伴随着乘务员婉转动听的话语,一架波音飞机从三亚徐徐起飞。在众多乘客之中,刘佳、熊鑫夫妻略显疲惫。他们原本是趁着周末的时间,到三亚与孩子短暂团聚。由于二人周一都还要出诊,便急匆匆的结束了不到两天的三亚之行,赶了晚间的飞机返回北京。飞机上百无聊赖,发过晚餐后,绝大多数乘客昏昏欲睡。突然,一阵广播打破了宁静:“紧急通知:飞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急病,现需要医生前往救治。乘客中如有医生,请立即联系机组人员。”

“什么情况?”熊鑫条件反射一般解开安全带,“去看看吧?”她问刘佳。

“走!”刘佳也迅速解开安全带,站起身来向乘务员表明了身份。

徒手施救:技术娴熟彰显大医风范

在乘务员的带领下,二人来到病人的旁边。这是一名60岁上下的男性病人,他身体很胖,面色紫红,舌头吐出,低垂着头,紧闭双眼,任凭旁边的家人怎么呼唤都没有反应。

“这是窒息昏迷了!”刘佳迅速摸上老人的颈动脉,“没有心跳!需要立即抢救。”夫妻二人心有灵犀,熊鑫立即检查老人的口鼻,徒手清理里面的分泌物和异物;刘佳则立即询问家属,有无既往病史、过敏史,在此之前都有哪些异常现象。通过了解后得知,老人一直身体不适,此次上京本来就是为求医,没想到还未抵京就在飞机上出了状况。了解老人情况后,夫妻二人交换意见,一致认为老人极有可能是食物阻塞气道导致的窒息或急性心梗。当务之急,是立即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我们需要一个平地,还需要急救包。”

“好的,我们飞机上有,我立即去拿。”一名空少手脚麻利地取来急救包。周边的乘客也纷纷帮忙把老人稳稳当当地抬到了登机口的空地上。刘佳一马当先,撸胳膊挽袖子开始了第一轮心肺复苏。

“我刚才都没清理出多少异物,舌头在外面伸着,需要气管插管才行。”熊鑫紧皱眉头。然而,飞机上急救设备有限,熊鑫咬牙,先用氧气袋给老人吸氧。“气道不通,我来顶胃试试。”这时,已经连续做了两轮心肺复苏术的刘佳抬头说,熊鑫听到后,立即扶正老人,刘佳摸准位置,实施了几次顶胃。但是老人并没有吐出多少异物,窒息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此时,飞机上闻讯又来了5名医生,大家在沟通了病情后,也十分赞同刘佳、熊鑫的判断,并轮番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术。

刘佳工作照

刘佳在手术

因材施救:她嘴对嘴为老人吸出异物

连续几轮心肺复苏后,熊鑫见老人仍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焦急地说:“还是得畅通气道!我来想办法。”她看见急救包里有一些粗的吸气管,灵机一动,用剪刀剪成合适的长度,慢慢伸到老人口腔中,再垫上一些纱布。就用这简易的“吸痰器”,她嘴对嘴为老人吸起了痰。“出来啦!”随着几次呼吸,从老人口腔中喷出几粒带血的米饭粒。大家顿时振奋了精神,再次进行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飞机乘务长也与机长商议,联系地面,于晚8时许在石家庄紧急迫降,将老人成功转交给当地120救治。

熊鑫(左二)在做带教

熊鑫在为病人听诊

一个多小时高强度的高空抢救,刘佳、熊鑫等人体力已耗尽,汗水顺着脸庞往下淌,上飞机时的体面着装也在全力施救中变得皱巴巴,老人家属、乘客、机组人员全程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老人被送上救护车后,他的家人频频鞠躬致谢,乘客中也有很多人投来钦佩的目光。在经历了这场“万米高空施展CPR抢救病人”的考验后,大家纷纷为这对贤伉俪点赞,而他们却说,这是每一个医生都会做的,“遇见这种事儿,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熊鑫直爽地说,“不光是我们,咱们科室、咱们医院、咱们卫计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冲上去,先救了再说!”

患者给刘佳送锦旗

刘佳、熊鑫只是中国几百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都在努力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那句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