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于安安:为人生最后一程护航
首都文明网 2017-07-10

于安安

一、简介

于安安,女,1985年6月出生,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院长。

因做志愿者与临终关怀结不解之缘的于安安,于2013年辞职创办了护养院,帮助近百位临终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2015年底她又创办了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支持丰台区两千多名困境老人进行癌症筛查、治疗等项目,还开展了向2016北京榜样范涛学习“生前预嘱”的普及活动。

二、主要事迹

为人生最后一程护航

于安安,原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并作为志愿者服务于养老机构,于2013年辞职,创办了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并组建了80后服务团队,帮助近百位临终关怀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同时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资助了2000余位困境老人的癌症筛查与治疗,启用专项基金用于2016年北京榜样特别奖范涛的临终关怀及其父亲的护理费用,并帮助范涛将器官捐献给5位有需要的患者。2016年底,在丰台区长辛店社会福利中心升级改造之际,主动承担丰台区30余名社会特困供养人员的集中安置工作,被评为2015年北京市孝星榜样,北京日报2016年—《致敬!不变的初心》北京·人物。

  缘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温柔的语言总是让人动容,却不如实实在在的陪伴来得珍贵。于安安是北京康助护养院的“80”后院长,自机构创办以来送走临终患者近百人,她还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康助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为老服务。

无数个人问起过她,并且质疑过她为什么作为一个80后年轻人会辞去原来的“铁饭碗”,干起了这样一个人们看来天天和暮年老人、临终患者打交道的工作。谈起自己怎么会转行做养老,她说出了开篇这句耐人寻味的话。

曾经,她是这里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定期来这里参加志愿服务,后来因为与临终患者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陪伴并目睹了这里一对老夫妇从患病到离去,她发现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2月份,于安安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工作,参与创办了北京康助护养院这个民非养老机构,并组建了80后服务队伍。

彷徨

2013年,大部分人还没有听过“临终关怀”这个专业名词,其实就是如何让临终患者坦然、有尊严、有质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当时对于北京康助护养院周边的居民来说,家门口开了这样一家机构确实是难以接受,天天120接送患者着实让人碍眼。加之医保等政策未能完全覆盖,所以不仅入住患者寥寥无几,有许多居民对这个家门口的机构还是很排斥。对此她彷徨过,但这里仅有的患者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目睹了生命末期患者在她们的精心照顾下,有质量地走完最后一程,来自于家属的感谢与欣慰让她坚持了下来。

坚持

2014年,北京市政府及多个部门更加关注养老等热点问题,鼓励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北京康助护养院作为首批养老照料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床位由原来的50张变成了250张,功能由原来的机构养老、术后康复、临终关怀,拓展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并相继推出了助餐、助浴、助洁、法律援助、心理慰藉等多元化为老服务。

每天于安安都会到房间去看每位老人,与老人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赵局”是康助的特约“正局级巡视员”,于安安为了哄“赵局”开心,大大小小节前巡视、安全检查都由86岁的“赵局”带头完成

王老师谁都不认识,唯独见到了于安安会露出羞涩的笑容,于安安亲切的唤他做老爹

随着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加大了对养老工作的指导,于安安认识到,养老如果想做得有声有色一定要有过硬的人员队伍,于是2014年她开始把自己要组建一个80后养老队伍的想法付诸以行动。

2014年伴随着养老照料中心如火如荼的建设工作,康助80后团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安安呼朋引伴,一个个多番游说,一个个苦苦等待,找来了原来的朋友,大家一拍即合,有的辞去了外企的工作,有的从国企辞职,这无关待遇高低,因为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又是一个亏损的机构,不可能给予员工太多的报酬甚至承诺,吸引他们的只有改善临终患者现状的决心、干好朝阳事业的信心和一颗关爱老人的初心。此时以70后为基础的护理队伍,以80后为主力的管理队伍,以90后为补充的社工队伍全面建立起来。

突破

截至2017年4月入住率基本饱和,全院入住失能、残障、临终关怀患者近二百人,得到了老人的信任、家属的认可及政府的支持。自运营以来送走临终患者近百名,收获致谢信、锦旗等一百余件。

2015年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成立,为困难老人雪中送炭

2015年底,于安安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本,项目化运作,支持了丰台区两千余困境老人的癌症筛查、癌症治疗等项目。

但对于于安安来说,让她的服务得到升华,让她更加坚定了对临终患者的陪伴,甚至要一生致力于此的动力,来源于一位年轻的脑瘤患者。2016年春天,一位年仅45岁的脑胶质瘤患者住进了康助护养院,他经过两次手术与绝症顽强抗争了7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就是2016年北京榜样获得者——范涛。范涛作为临终患者有意识地开展生前预嘱,并采取了姑息治疗的方式,在入住康助护养院的100余天,他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为他启动了专项基金近10万元用于临终关怀相关费用的支付,他们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升华为朋友、亲人一样的关系,范涛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交代,并签署了遗体捐献书,委托于安安在他身故后联系相关朋友进行遗体捐献的协调工作。

她永远忘不了2016年8月26日早晨,当她看到天天陪伴的朋友昏迷不醒的时候,涌出的不是泪水而是承担责任的念头,一方面稳定范涛8旬老父亲的情绪,一方面联系范涛远在外地的姐姐,一方面更要马上启动院里早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联系人民医院进行接收及治丧小组马上到位。伴随着120警笛的轰鸣声及监护仪上数据的急速下降,范涛顺利地到达了人民医院并进行了紧急安置。经过一天的评估及协调,范涛于当日晚九时完成了器官捐献并成功救治了5位患者。

伴随着他的离去,虽然于安安和她的团队经历了失去挚友的痛苦,但也真正学习了什么叫做“价值”,“价值”不是人的一生收获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用自己的力量使多少人得到了帮助,在这个世界上影响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于安安及其80后团队,开展了向范涛学习的专项活动,展开了生前预嘱普及活动,并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的价值,80后团队的成员们有的已经开始在了解器官捐献的流程。在范涛离开后的一周,于安安代表基金会又为他年迈的父母送去了3万余元的专项资助金,让榜样精神得以延续。

  收获

2016年元旦是一个喜庆又难忘的日子,康助收到了建院以来的第一面锦旗,内容是:康健身心、助老耐心、护老精心、养托放心,锦旗来自一位半失能老人的家属。这面锦旗让80后康助人热泪盈眶,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家属和老人的认可,努力实现了“康健身心、助人自助”的理念。截至2017年初,于安安及其团队已经累计收获来自家属的锦旗致谢信的百余件。同时,于安安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15年百名孝星奖章与证书,并成为2016年北京日报《致敬!不变的初心》北京·人物。

2016年除夕,于安安为在院老人送去了新春的祝福。花朵象征希望,为每位老人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7年春天康助院里百花齐放,于安安和老人合影留念

他们常说,通过这些的工作经历,收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参透人生感悟、从容面对巨大变故、做好居安思危准备、学会如何尽孝。一走进康助你会看到巨大的前面上醒目的写着“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责任

“不忘初心、不失来路、矢志不渝、感恩前行”是康助80后的slogan,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6年主动接收了丰台区三十余位社会特困集中供养的老人,他们以鳏寡孤独、残障人士为主,但在康助他们真正地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为他们准备了全新的衣服和日用品,一种大爱在他们之间得到了升华,此举得到了政府、亲属、供养人员的认可。他们努力地践行着他们的口号,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初衷,用康助的大爱回馈社会。同时2016年于安安带领80后党员等向北京慈善基金会捐献了一万余元的善款,并被评为北京市工商联优秀党组织。

康助有一颗希望树,希望树点燃了老人们的希望

目前在于安安的带领下,康助建立了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基金会、社会工作事务所、老年协会,打造了服务各级人群的全产业链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于安安:为人生最后一程护航
首都文明网 2017-07-10

于安安

一、简介

于安安,女,1985年6月出生,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院长。

因做志愿者与临终关怀结不解之缘的于安安,于2013年辞职创办了护养院,帮助近百位临终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2015年底她又创办了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支持丰台区两千多名困境老人进行癌症筛查、治疗等项目,还开展了向2016北京榜样范涛学习“生前预嘱”的普及活动。

二、主要事迹

为人生最后一程护航

于安安,原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并作为志愿者服务于养老机构,于2013年辞职,创办了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并组建了80后服务团队,帮助近百位临终关怀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同时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资助了2000余位困境老人的癌症筛查与治疗,启用专项基金用于2016年北京榜样特别奖范涛的临终关怀及其父亲的护理费用,并帮助范涛将器官捐献给5位有需要的患者。2016年底,在丰台区长辛店社会福利中心升级改造之际,主动承担丰台区30余名社会特困供养人员的集中安置工作,被评为2015年北京市孝星榜样,北京日报2016年—《致敬!不变的初心》北京·人物。

  缘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温柔的语言总是让人动容,却不如实实在在的陪伴来得珍贵。于安安是北京康助护养院的“80”后院长,自机构创办以来送走临终患者近百人,她还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康助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为老服务。

无数个人问起过她,并且质疑过她为什么作为一个80后年轻人会辞去原来的“铁饭碗”,干起了这样一个人们看来天天和暮年老人、临终患者打交道的工作。谈起自己怎么会转行做养老,她说出了开篇这句耐人寻味的话。

曾经,她是这里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定期来这里参加志愿服务,后来因为与临终患者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陪伴并目睹了这里一对老夫妇从患病到离去,她发现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2月份,于安安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工作,参与创办了北京康助护养院这个民非养老机构,并组建了80后服务队伍。

彷徨

2013年,大部分人还没有听过“临终关怀”这个专业名词,其实就是如何让临终患者坦然、有尊严、有质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当时对于北京康助护养院周边的居民来说,家门口开了这样一家机构确实是难以接受,天天120接送患者着实让人碍眼。加之医保等政策未能完全覆盖,所以不仅入住患者寥寥无几,有许多居民对这个家门口的机构还是很排斥。对此她彷徨过,但这里仅有的患者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目睹了生命末期患者在她们的精心照顾下,有质量地走完最后一程,来自于家属的感谢与欣慰让她坚持了下来。

坚持

2014年,北京市政府及多个部门更加关注养老等热点问题,鼓励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北京康助护养院作为首批养老照料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床位由原来的50张变成了250张,功能由原来的机构养老、术后康复、临终关怀,拓展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并相继推出了助餐、助浴、助洁、法律援助、心理慰藉等多元化为老服务。

每天于安安都会到房间去看每位老人,与老人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赵局”是康助的特约“正局级巡视员”,于安安为了哄“赵局”开心,大大小小节前巡视、安全检查都由86岁的“赵局”带头完成

王老师谁都不认识,唯独见到了于安安会露出羞涩的笑容,于安安亲切的唤他做老爹

随着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加大了对养老工作的指导,于安安认识到,养老如果想做得有声有色一定要有过硬的人员队伍,于是2014年她开始把自己要组建一个80后养老队伍的想法付诸以行动。

2014年伴随着养老照料中心如火如荼的建设工作,康助80后团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安安呼朋引伴,一个个多番游说,一个个苦苦等待,找来了原来的朋友,大家一拍即合,有的辞去了外企的工作,有的从国企辞职,这无关待遇高低,因为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又是一个亏损的机构,不可能给予员工太多的报酬甚至承诺,吸引他们的只有改善临终患者现状的决心、干好朝阳事业的信心和一颗关爱老人的初心。此时以70后为基础的护理队伍,以80后为主力的管理队伍,以90后为补充的社工队伍全面建立起来。

突破

截至2017年4月入住率基本饱和,全院入住失能、残障、临终关怀患者近二百人,得到了老人的信任、家属的认可及政府的支持。自运营以来送走临终患者近百名,收获致谢信、锦旗等一百余件。

2015年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成立,为困难老人雪中送炭

2015年底,于安安自发创办了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本,项目化运作,支持了丰台区两千余困境老人的癌症筛查、癌症治疗等项目。

但对于于安安来说,让她的服务得到升华,让她更加坚定了对临终患者的陪伴,甚至要一生致力于此的动力,来源于一位年轻的脑瘤患者。2016年春天,一位年仅45岁的脑胶质瘤患者住进了康助护养院,他经过两次手术与绝症顽强抗争了7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就是2016年北京榜样获得者——范涛。范涛作为临终患者有意识地开展生前预嘱,并采取了姑息治疗的方式,在入住康助护养院的100余天,他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为他启动了专项基金近10万元用于临终关怀相关费用的支付,他们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升华为朋友、亲人一样的关系,范涛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交代,并签署了遗体捐献书,委托于安安在他身故后联系相关朋友进行遗体捐献的协调工作。

她永远忘不了2016年8月26日早晨,当她看到天天陪伴的朋友昏迷不醒的时候,涌出的不是泪水而是承担责任的念头,一方面稳定范涛8旬老父亲的情绪,一方面联系范涛远在外地的姐姐,一方面更要马上启动院里早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联系人民医院进行接收及治丧小组马上到位。伴随着120警笛的轰鸣声及监护仪上数据的急速下降,范涛顺利地到达了人民医院并进行了紧急安置。经过一天的评估及协调,范涛于当日晚九时完成了器官捐献并成功救治了5位患者。

伴随着他的离去,虽然于安安和她的团队经历了失去挚友的痛苦,但也真正学习了什么叫做“价值”,“价值”不是人的一生收获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用自己的力量使多少人得到了帮助,在这个世界上影响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于安安及其80后团队,开展了向范涛学习的专项活动,展开了生前预嘱普及活动,并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的价值,80后团队的成员们有的已经开始在了解器官捐献的流程。在范涛离开后的一周,于安安代表基金会又为他年迈的父母送去了3万余元的专项资助金,让榜样精神得以延续。

  收获

2016年元旦是一个喜庆又难忘的日子,康助收到了建院以来的第一面锦旗,内容是:康健身心、助老耐心、护老精心、养托放心,锦旗来自一位半失能老人的家属。这面锦旗让80后康助人热泪盈眶,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家属和老人的认可,努力实现了“康健身心、助人自助”的理念。截至2017年初,于安安及其团队已经累计收获来自家属的锦旗致谢信的百余件。同时,于安安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15年百名孝星奖章与证书,并成为2016年北京日报《致敬!不变的初心》北京·人物。

2016年除夕,于安安为在院老人送去了新春的祝福。花朵象征希望,为每位老人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7年春天康助院里百花齐放,于安安和老人合影留念

他们常说,通过这些的工作经历,收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参透人生感悟、从容面对巨大变故、做好居安思危准备、学会如何尽孝。一走进康助你会看到巨大的前面上醒目的写着“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责任

“不忘初心、不失来路、矢志不渝、感恩前行”是康助80后的slogan,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6年主动接收了丰台区三十余位社会特困集中供养的老人,他们以鳏寡孤独、残障人士为主,但在康助他们真正地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为他们准备了全新的衣服和日用品,一种大爱在他们之间得到了升华,此举得到了政府、亲属、供养人员的认可。他们努力地践行着他们的口号,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初衷,用康助的大爱回馈社会。同时2016年于安安带领80后党员等向北京慈善基金会捐献了一万余元的善款,并被评为北京市工商联优秀党组织。

康助有一颗希望树,希望树点燃了老人们的希望

目前在于安安的带领下,康助建立了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基金会、社会工作事务所、老年协会,打造了服务各级人群的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