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敬业奉献]田野:痴守家国志 丹心护英魂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5-13

田野

一、人物介绍

田野,男,汉族,198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中心副主任。2019年他调入区退役军人局,他把每一名烈士当作亲人来守护。几年来他翻越50座山峰,翻阅千份历史文献,核查出6座此前未发现的烈士墓,为1564名烈士撰写了12万字英名录,完成了144个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每逢清明,都会向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敬献花篮,为没有后人的烈士尽孝。坚持每年徒步几十公里,到海拔1400米的黄花顶为沈爽等烈士扫墓。2021年评为“红五星退役军人”,202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获得5次年度优秀,被中央、市级媒体报道过12次。


田野在清明期间为烈士敬献花圈

二、事迹介绍

田野,男,34岁,中共党员,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讲话精神。与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同心同向,根植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

谨记职责,一身“戎装”。2011年,田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入伍。接到入伍通知后,他毅然选择去条件最为艰苦的西藏军区,西藏高原的高海拔,氧气含量平均值还不到内地的一半,高原反应让他头晕头痛彻夜难眠,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败,迅速克服高寒缺氧等状况,积极投身训练当中。老班长的言传身教让他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兵。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演习中,更锻造了他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参与了雅安地震物资运输救援任务,积极入党,先后2次获得优秀士兵、嘉奖等荣誉,在军区知识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田野(右)家属安葬烈士遗骸

国之有,不辱使命。2019年,退役的田野接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任务,他抓住点滴时光,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枪法训练,一支枪7斤八两,再加上三块砖,一端就是半天。每天12个小时的常规训练,要求身穿整齐而厚实军装,手持7斤多的钢枪,踢踏出铿锵有力的步伐。炎炎烈日,地表60度高温,身上的汗水从头顶往下灌,从皮鞋里往出倒,肩膀晒到脱皮,军装磨破好几套,鞋子踢破好几双。7个月体重掉了30斤,身上最多6块膏药,田野走过天安门的初心,融进了每一个正步、每一次摆臂、每一次端抢中。不到百米的距离,短短66秒,训练走出了5130公里,练就了“迎着太阳40秒不眨眼、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的硬功,以128步1分06秒“零误差”的精准度完成了国庆阅兵式任务,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真正履行了“国之有,召之必回”的退役军人职责并获得了市级阅兵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他调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事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经翻越密云大大小小50座山峰,查阅千份历史文献,核查出6座此前未被发现的烈士墓,为1564名烈士撰写了12万字的英名录。2021年,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15个镇52个村144个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项目。每年坚持徒步几公里陡峭山路,到海拔1400米的黄花顶,在去往深山里的原团驻地为沈爽等30名烈士扫墓。在四处是峭壁的大山里,至少徒步6小时。来到墓碑前,他会向烈士鞠躬致意,然后从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毛巾,轻轻擦拭起碑上的尘土和落在碑座上的枯枝落叶。每次扫墓时,他都会默念一些烈士的名字。都习惯带一份当天的报纸,读一下新闻报道,先烈知道,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直至牺牲的新中国,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扫墓之后,在纪念碑烈士墓旁找个空地坐下,跟烈士们聊会儿天:“先辈们,你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现在已经胜利了,我们的生活都特别幸福,你们就放心吧。”他守护英灵的事迹被央视国际在线、央视军事、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北京卫视《档案》节目讲述人。


田野为烈士擦拭墓碑

家庭和睦,传承红色基因。共同的信念田野夫妇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每当有大型活动或执行重要任务时,妻子为了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自觉担起了全家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并安慰他:“放心去,家里有我”。正是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田野先后被评为区级“红五星退役军人”“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职工”。2023年田野家庭被评为首都十大最美家庭。在良好家风的熏陶和教育下,他8岁的女儿也熟知密云红色故事,多次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演讲。每逢假期,女儿还担任兼职红色故事讲解员,和父母一同打卡密云的红色基地,给参观者讲述邓玉芬、白乙化等英雄事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文化,为更多的青少年播种传承英烈遗志、报效祖国的种子。

田野自觉把自身成长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追求与梦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英烈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书写一名退役军人的精彩华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敬业奉献]田野:痴守家国志 丹心护英魂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5-13

田野

一、人物介绍

田野,男,汉族,198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中心副主任。2019年他调入区退役军人局,他把每一名烈士当作亲人来守护。几年来他翻越50座山峰,翻阅千份历史文献,核查出6座此前未发现的烈士墓,为1564名烈士撰写了12万字英名录,完成了144个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每逢清明,都会向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敬献花篮,为没有后人的烈士尽孝。坚持每年徒步几十公里,到海拔1400米的黄花顶为沈爽等烈士扫墓。2021年评为“红五星退役军人”,202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获得5次年度优秀,被中央、市级媒体报道过12次。


田野在清明期间为烈士敬献花圈

二、事迹介绍

田野,男,34岁,中共党员,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讲话精神。与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同心同向,根植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

谨记职责,一身“戎装”。2011年,田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入伍。接到入伍通知后,他毅然选择去条件最为艰苦的西藏军区,西藏高原的高海拔,氧气含量平均值还不到内地的一半,高原反应让他头晕头痛彻夜难眠,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败,迅速克服高寒缺氧等状况,积极投身训练当中。老班长的言传身教让他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兵。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演习中,更锻造了他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参与了雅安地震物资运输救援任务,积极入党,先后2次获得优秀士兵、嘉奖等荣誉,在军区知识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田野(右)家属安葬烈士遗骸

国之有,不辱使命。2019年,退役的田野接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任务,他抓住点滴时光,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枪法训练,一支枪7斤八两,再加上三块砖,一端就是半天。每天12个小时的常规训练,要求身穿整齐而厚实军装,手持7斤多的钢枪,踢踏出铿锵有力的步伐。炎炎烈日,地表60度高温,身上的汗水从头顶往下灌,从皮鞋里往出倒,肩膀晒到脱皮,军装磨破好几套,鞋子踢破好几双。7个月体重掉了30斤,身上最多6块膏药,田野走过天安门的初心,融进了每一个正步、每一次摆臂、每一次端抢中。不到百米的距离,短短66秒,训练走出了5130公里,练就了“迎着太阳40秒不眨眼、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的硬功,以128步1分06秒“零误差”的精准度完成了国庆阅兵式任务,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真正履行了“国之有,召之必回”的退役军人职责并获得了市级阅兵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他调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事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经翻越密云大大小小50座山峰,查阅千份历史文献,核查出6座此前未被发现的烈士墓,为1564名烈士撰写了12万字的英名录。2021年,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15个镇52个村144个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项目。每年坚持徒步几公里陡峭山路,到海拔1400米的黄花顶,在去往深山里的原团驻地为沈爽等30名烈士扫墓。在四处是峭壁的大山里,至少徒步6小时。来到墓碑前,他会向烈士鞠躬致意,然后从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毛巾,轻轻擦拭起碑上的尘土和落在碑座上的枯枝落叶。每次扫墓时,他都会默念一些烈士的名字。都习惯带一份当天的报纸,读一下新闻报道,先烈知道,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直至牺牲的新中国,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扫墓之后,在纪念碑烈士墓旁找个空地坐下,跟烈士们聊会儿天:“先辈们,你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现在已经胜利了,我们的生活都特别幸福,你们就放心吧。”他守护英灵的事迹被央视国际在线、央视军事、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北京卫视《档案》节目讲述人。


田野为烈士擦拭墓碑

家庭和睦,传承红色基因。共同的信念田野夫妇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每当有大型活动或执行重要任务时,妻子为了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自觉担起了全家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并安慰他:“放心去,家里有我”。正是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田野先后被评为区级“红五星退役军人”“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职工”。2023年田野家庭被评为首都十大最美家庭。在良好家风的熏陶和教育下,他8岁的女儿也熟知密云红色故事,多次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演讲。每逢假期,女儿还担任兼职红色故事讲解员,和父母一同打卡密云的红色基地,给参观者讲述邓玉芬、白乙化等英雄事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文化,为更多的青少年播种传承英烈遗志、报效祖国的种子。

田野自觉把自身成长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追求与梦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英烈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书写一名退役军人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