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近年来,海淀区用开放的心态、敏锐的目光和积极的探索,适应着信息技术给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带来的创新。

2017年11月,海淀教育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启动了“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课堂大数据分析项目”(又称“靠谱COP项目”),使用大数据对课堂进行智能分析,助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员江虹解释道:“课堂大数据分析项目,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对相关大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分析后得出分析报告,完整呈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之间提问等63个维度的数据,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从而开展精准的改进和提升,促进专业素养提升。”

对此,海淀教科院启动三期项目培训,覆盖了34所中小学共617教师,培训内容包括关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集中参与式面授、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等内容。通过三期项目的持续合作研究,海淀区中小学贡献了丰富的“海淀案例”“海淀模式”和“海淀经验”。

2019年7月至今,海淀实验中学选派教师参加海淀区教师素养提升课堂大数据分析项目,项目每期一年,包括集中参与式面授、课堂观察与诊断分析、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共计130余课时,其中面授为45课时。面授主题紧跟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从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性观察,走向对教学成果的抽象概括,参与研修的教师感到很节课,有收获、有提升,学起来自然用心。

从数字校园的建设到智慧校园的打造,海淀实验二小则始终把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列为重要工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章立制,统筹管理;积极推进技术在管理、教育教学、服务、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深层应用。近几年来,学校参与“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课堂大数据分析项目”,使用大数据对课堂进行智能分析,助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在学校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学校课程定位为“验问课程”,课堂定位为“验问课堂”。聚焦“验问课堂”,学校选取52位不同学科、不同骨干类别、不同年龄层次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课堂观察,借助课堂观察大数据,依托大数据学校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并针对提出新的问题延伸对话的深度。

大数据下的“验问课堂”机制应运而生。通过学生访谈得知,学生更喜欢解决同伴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为此学校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各学科开展学科课程群“分层提问探究体验”策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对学科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

三期项目共产生研究成果15项,涉及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大数据资源库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正是大数据与教育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品质与效率的倍增,也是大数据赋能学校变革与发展的价值体现。“我们将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质量教学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用高质量课堂为海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江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