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把农产品卖得了,还要卖得好。”这是今年年初,延庆区大庄科乡启动“党建引领绿色赋能——红色大庄科山里红系列农产品销售计划”时,政府给乡亲们的承诺。

从春到冬,政府兑现了承诺,1万公斤香椿、3万公斤杏仁、1万公斤蜂蜜、12万公斤板栗、8万公斤核桃、54万公斤山楂,顺利销售。大庄科乡把党建引领,转变成农民看得见的实惠,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红色山乡落地生根。

大庄科乡盛产香椿、山杏、核桃、板栗、山楂等农产品,质优味美但“藏身”山区,农产品走不出家门,自然卖不上好价钱。年景不好时,卖山楂的钱甚至抵不上捡山楂的工钱。

如何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山乡、让乡亲们收到红利,是大庄科乡党委、政府一直在探索的致富路。而没有统一包装和品牌是影响农产品销路的一大因素。今年,大庄科乡把农产品销售作为惠民首要任务,从打品牌和拓展销售渠道两方面入手,打造红色大庄科品牌,推出山里红系列产品。乡里的红油香椿是最早用上了包装的农产品,小而精的包装拉升了红油香椿档次。紧接着,核桃、板栗、山楂、蜂蜜也都有了精美的新包装,大庄科的农产品一下就有了“面子”。

商品好不好,不光看外表,品质更重要。大庄科乡党委、政府积极调动村经济合作社积极性,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模式,让合作社成为销售主体,把好源头关,保证最优农产品供应市场。沙塘沟村民采回来的香椿必须经过合作社分拣,才能销售。沙塘沟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张红霞说:“咱们村的红油香椿远近闻名,品质就是品牌,宁可少卖也不砸了招牌。”此外,乡里的核桃、山楂也进行了“选美”,各个都精挑细选。小庄科村用机器分拣核桃,选出的核桃颗颗果实饱满。水泉沟村也用设备分拣山楂,一个个山楂,经过流水线,按照个头分出三个等级,个头匀称、色泽红润。

产品按等级定价,附加值也得提高。大庄科乡依托拓邦公司,加工山楂饮料、烤山楂、烤板栗等山里红系列产品。依托大庄科乡红色教育体验基地,这些山里红系列产品成了红色旅游纪念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乡党委书记、乡长化身“首席推销员”,带着样品去北京城里的公司、机构推产品、谈合作,最终签订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单。19名市、区驻村“第一书记”有热情、想干事,是销售团队中的“青年主力军”。大庄科乡党委创新管理模式,让“第一书记”既立足本村各项工作,还要放眼全乡,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第一书记”编入不同的销售团队,让他们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领域发挥特长。

前些时日,西沙梁村村民张宝廷家的蜂蜜销售出现困难,驻村“第一书记”陈通带着水泉沟村“第一书记”李大维、松树沟村“第一书记”万长远,一起来到张宝廷家,想办法、出点子。积压的蜂蜜走出了深山,张宝廷夫妇万分感动。据了解,今年驻村“第一书记”协助各村、户销售香椿、核桃、板栗、山楂、蜂蜜、杏仁、蘑菇等农产品总价达100余万元。

“第一书记”给力,离不开派出单位的“硬核”支撑。瓦庙村是大庄科乡山楂特色村,山楂年产量达二三十万斤,但销售问题年年困扰着村民。“第一书记”李传鑫知道后,将此消息报告给“娘家”——京东方科技集团,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瓦庙村的山楂还没下树,就预定出去7万斤。

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与村结了对子,与大庄科乡党委政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乡村振兴有了强劲动力。据了解,京东方科技集团已与大庄科经济联社签订了农产品供货协议,每年可助力销售农产品300余万元。

农产品有品质,领导班子有担当,“第一书记”有情怀,派出单位有实力,党建引领,多方努力,在大庄科这片红色沃土上,致富增收的“奋进曲”高亢且嘹亮。“今年是个很好的开端,品牌逐步形成,销售网络初步搭建起来了,农民看到了希望,也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更加精心管理,让大庄科农产品踏上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大庄科乡乡长王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