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朝阳文明网
时间:2017-08-03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为庆祝这个节日,致敬所有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朝阳区各街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为现役军人、退伍军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号召辖区广大人民群众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增进军民团结,共同为朝阳发展做贡献。
老照片展示“八一”精神
为庆祝建军90周年,弘扬“八一”精神,7月31日,区文化馆举办“英雄儿女”老照片展,向市民展示人民军队不同时期的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办方特别设置了4个小型展览房,各类老照片被分门别类地悬挂在不同展厅里,如:不同时期士兵们的合影或者执勤站岗照、野外训练照、学习活动照,夫妻官兵合照、官兵与家人的合照等,这些黑白照片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吸引不少人前来观看。
老照片展示“八一”精神。朝阳报记者 朱壮文 摄
“希望观看展览的人能通过特殊的空间环境,沉浸到照片里,回忆起老一辈军人们的百折不挠,奋不顾身。”据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区文化馆从年初开始就积极筹划展览活动,向全区各个街道、地区征集50-90年代军旅单人或合影照片。有的老兵听说此项活动,激动万分,亲自将照片送到文化馆,还和工作人员讲述照片中的故事。最终收集了近400幅照片,从中挑选出100余幅进行展览。每一张照片都蕴含着珍贵、生动、难忘、令人怀念的往事。
此次展览在区文化馆展出至8月1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军旅精神,感受人民军队的伟大与光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集体生日让官兵感受温暖
7月31日下午,由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和北京三联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朝阳——社会服务走进军营双拥共建振兴中华”“八一”慰问主题活动走进区公安消防支队红庙中队,为红庙中队消防官兵送去“八一”建军节的祝福,并为5名即将过生日的消防官兵集体庆生。
集体生日让官兵感受温暖。朝阳报通讯员 周军 摄
活动现场,一枚军旗式样的生日蛋糕被推上舞台,生日蜡烛点燃,全场观众为5位过生日的消防官兵齐唱生日歌,并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送给这些令人尊敬的消防战士。现场主持人还为他们朗读了战友亲手写下的贺卡,战友们关切的言语令大家动容。“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为战士们集体庆生,希望他们能更多地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北京三联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周军说。
据区公安消防支队红庙中队中队长刘子琳介绍,这5位过生日的消防官兵都是90后,现场除10余名外出执行任务的消防官兵外,中队官兵全数到场,与这群90后“寿星”共同度过在部队集体庆生的难忘时刻。
健康服务关注官兵身心健康
日前,香河园街道组织孟氏修脚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武警北京总队十七支队十九中队,开展“健康服务进军营”活动,帮助官兵减轻因平时执勤、训练时造成的脚病、脚伤,缓解他们的身心疲劳。
每年“八一”前夕,香河园街道都会根据共建部队需求,开展拥军问需、文化建设、心理关怀、健康服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帮扶救助、走访慰问“八进军营”活动,用实际行动拥戴人民子弟兵,支持地区共建部队的发展。
当天的服务活动中,4名修脚师傅,5名理疗、按摩师傅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分组为官兵们提供服务。这边,修脚师傅一边修脚,一边为官兵讲解护脚常识,针对战士训练、执勤的特殊性,帮助战士远离脚部疾病的困扰;那边,按摩技师一边推拿、按摩,一边告诉战士日常保健的几种方式,用不同手法帮助官兵缓解训练、执勤带来的疲劳。
对于官兵日常遇到的问题,志愿者也都一一进行了专业的回答。现场,除了提供健康服务,志愿服务队还给官兵赠送了治疗脚病的药物、鞋垫等物品。
“香河园街道一共有3支共建部队,每年根据部队官兵的需求开展不同服务。”香河园街道民政科科长陈一介绍说,“健康服务进军营”是街道双拥共建活动的品牌活动,多年来,一直深受官兵的欢迎,今年为3个共建部队都开展了健康服务。
厨艺培训给战士加点“手艺”
“八一”建军节前夕,团结湖街道走进武警北京总队十七支队六中队进行慰问,向战士赠送了烹饪书籍,并举行武警厨师技能职业培训班开班仪式。
团结湖街道民政科科长魏革介绍,3年前,武警北京总队十七支队进行改革,各中队由以往的大锅饭改成了单起炉灶。团结湖街道应部队所需,联合社会单位为六中队开设了武警厨师技能职业培训班。“将厨艺送进军营,在提升部队官兵饮食水平的同时,还让战士们学到一门手艺,可以提升军地两用人才的文化技能水平。”
3年的时间里已有30多名战士完成了培训。今年共有16名战士参加培训活动,每次授课时间从早8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培训完成经考试合格后,还将为战士们颁发区人力社保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从培训的课程表上看到,除了包子、花卷等传统面点和家常菜培训外,还有各式点心和西式菜品制作。“有这些手艺傍身,退伍后开个餐馆都不成问题。”一位战士看着课程表高兴地说。
老兵口述史集结红色记忆
7月28日上午,安贞街道举办纪念建军90周年老兵口述史暨《勋章记忆》新书发布会,现场9位老兵为众人讲述他们参军时的经历和所获勋章的故事。
“回顾我一生的成长经历,得益最大的是在部队的生活,部队里那些老首长、老战友永远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至今还激励着我和我的后人……”86岁老兵何宗光在讲述起他从军经历时,台下观众泪水涟涟。在何宗光收藏的奖章中,最为珍贵的是一枚银色勋章。这枚圆形的勋章,是时任朝鲜副首相亲自签发的。拿到这枚勋章时,年仅20岁的何宗光正站在高旺山的前线,他的背后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回忆起拿到勋章的时刻,老人坦言:“没时间去想那么多。”当时更关注的是如何打败敌人。
老兵口述史集结红色记忆。朝阳报记者 史超齐 摄
9位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入伍的老兵,有耄耋之年却依然壮心不已,为社区发挥余热的老战士;也有风华正茂坚守岗位的新英雄,他们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该有着什么样的担当与勇气”。
在安贞地区,生活着近百位老兵。为抢救鲜为人知的荣誉事迹,安贞街道成立编写组上门采访、搜集资料,根据老兵口述、有关史料整理成口述史文稿,《勋章记忆》收录了老兵们4000余分钟的口述录音及近百份手稿、图像、老物件资料等。
安贞街道宣传科科长李建平告诉记者:“街道分别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及建军90周年为契机,制作了安贞街道历史文化原创作品《老兵口述史》三部曲——《老兵印记》《记忆中的长征》和《勋章记忆》,通过采访生活工作在安贞地区的老兵及军烈属编写而成,献礼党的十九大,庆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华诞。”
接下来,街道将结合地区百姓宣讲,开展系列送书进军营、进校园活动,宣扬老兵和他们的勋章精神。安贞历史文化陈列馆建成之后,所有书稿及视频、照片等资料将在陈列馆中永久展出。
退伍不褪色社区献余热
7月27日,八里庄街道延静里社区的“5281”老兵俱乐部正式成立,这个由社区内10余名老兵组成的队伍,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治安巡逻等活动为居民服务。
“5281”老兵俱乐部取名为“我爱八一”的谐音。成立仪式上,在现役官兵的带领下,退伍老兵面向国旗重温入伍誓词。社区居委会主任史润霞介绍,“老兵俱乐部在为复退军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给老兵搭建一个互帮互助、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入老兵俱乐部的老兵将在辖区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走访慰问、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文明劝导、环境保护等主题活动。
7月31日,孙河乡举办了“同庆建军佳节共叙鱼水深情”活动,对退伍后在社区发挥余热的优秀复转军人代表进行表彰。
孙河地区共有700多名复退军人,这些同志保持军人本色,转业、复员到地方新工作岗位后,为建设美丽孙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士友是其中一员,他1970年入伍,在部队工作5年多,退休后他积极加入居民志愿者队伍。张士友说:“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要始终发扬军队优良作风,为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朝阳报)
(责任编辑:昝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