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北京石景山:让化解矛盾纠纷更“智慧”

来源:石景山区创城办

时间:2021-06-26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的金女士,多次看到关于楼道里电动自行车爆燃引发火灾事故的新闻,看到自家邻居将电动车放在楼道,存在潜在隐患,与邻居和物业多次理论无果后,她想到社区宣传栏上张贴的“石时解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明白纸。扫码注册后,她在“我要信访”栏目中选择了“视频信访”提交申请。后台人员接报,及时组织区信访办、住建委、街道办多部门视频接访,听取诉求,接访完毕后,这几家部门相关负责人又在视频间确定实地调研和解决问题方案。如今,针对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金女士所在小区疏堵结合,扩建新建停车棚,搭建室外充电桩和充电柜;拟在电梯间安装阻车器,推动居民电动车安全有序停放。

  足不出户,金女士按按手机键,视频信访解决诉求。这背后是石景山区依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让化解矛盾纠纷更“智慧”。

  “智慧”体现在服务群众的便捷性上。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群众手中的智慧终端如何“为我所用”,石景山区信访办做了认真研究。该区没有“另起炉灶”开发调处矛盾纠纷的APP相关应用,而是借力微信平台,开发出小程序“石时解纷”。“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人人都有微信,用户粘性强,使用频率高,操作更熟练。”石景山区信访办的同志说,有诉求的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不用再安装软件即可登录进入“石时解纷”,获得咨询和调解服务。

  “智慧”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先进性上。传统线下的矛盾纠纷调处,群众需要预约,特别是涉及相关部门,还需要多方凑时间。在“石时解纷”人工调解窗口,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多方通话等方式与调解员三方对接,调解员可控制视频以及语音切换,掌握调解节奏。在线远程调解,减少群众跑路,避免当事人时间冲突无法同时到场,有效提升调解效率。在“石时解纷”平台上,双方语音通话可以直接转化成调解笔录,调解达成一致,系统生成调解协议,双方在线签字,自动发送至司法平台确认和备案,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文书。一旦调解失败,群众不必再跑一趟法院立案,可直接在平台上点击申请诉讼,相关案件材料一并传输至法院立案系统。这也确保了“能通过非诉解决的,不走法律程序;能邻里调解的,不进行上访申诉;调解手段不奏效,再转入法院立案”。在这背后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调解等多种调解资源由“单治”走向“联治”的结合。由石景山区政法委统筹协调,区信访办牵头抓总,“石时解纷”平台上已有人民调解机构163家,行政调解机构30家,321名调解员和17名公益律师,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免费的解纷服务。

  “智慧”体现在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预见性上。在“石时解纷”平台上,大数据分析技术派上用场,一件件矛盾纠纷看不出规律,通过对“石时解纷”后台数据分析,一些规律性便显现出来,可为矛盾纠纷隐患的预防、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对有诉求的群众而言,“石时解纷”平台依托法院的司法判决案例库,为群众提供比对分析服务。比如,群众若就某一项经济纠纷进行咨询,检索机器人会将类似案例调出,群众可大致了解法律依据和判决结果。

  紧扣群众需求,创造性地深入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石时解纷”平台用数据领跑,让群众零跑,变工作时间办为时时办、变群众跑腿办为掌上办、变部门分头办为集合办,有效提升了网上化解矛盾纠纷的内涵,也极大方便了群众,这样的创新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