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榜

【助人为乐】窦珍:夕阳别样红 暖暖照人心

撰写时间:2014-01-05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窦珍,男,1927年生人,他从北京市电力公司退休后搬到右安门翠林三里社区。在小区的南侧有一座横跨六条铁道的过街铁路桥方便周边群众出行,2002年窦珍老人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无人打扫的铁路桥后,便自发义务清扫大桥,11年来老人就成了这座桥的义务清洁工,他象呵护着自己的家一样,守护着这座大桥,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被誉为“扫桥爷爷”。

  一、自行扫桥 为民服务

  窦珍老人坚持打扫的那座过街铁路桥位于居住的小区南侧,是有关部门为了解决周边居民跨越铁路线于2000年修建起来的,被人们称作“连心桥”。但大桥自建成后一直没有单位和保洁人员清扫,经常有人在大桥上张贴小广告,桥面卫生和秩序比较差。2002年,老人看到铁路桥的状况后,忧心忡忡,总觉着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桥的环境。“桥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看着舒心、走着放心”,窦珍老人这样想。

  于是,这位热心的老人,开始用闲暇时间来到铁路桥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从此,每天在这座过街铁路桥上过往的行人,都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每天清晨的5点,窦珍大爷已经在“连心桥”上走了两个来回。他胳膊上佩戴“首都治安志愿者”字样的红袖标,一边护桥、一边清扫,既表明了他的身份,也表明了他的职责。

  二、自制工具 方便打扫

  120米长的桥面、190级台阶,每天窦珍老人都要清扫四趟。“你看我这扫帚,是特制的,在别的地方买不到。”举起手中的扫帚,窦大爷说,“这是我用别人不要的废弃扫帚捆绑在一起做成的;新买的扫帚毛多,不适合清扫桥面,不如我自制的工具,方便打扫。”轻轻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半个多小时后,桥面上的烟蒂、瓜子皮、废纸屑等垃圾就被窦大爷搓到了簸箕里。扫完桥面,窦大爷又举起了抹布,原来这也是窦大爷的发明。他的抹布不是成片的,而是用废墩布条捆在一起做成的。沿着大桥,窦大爷走了一个来回,将大桥的栏杆擦拭得干干净净。为了对付桥栏上的小广告,他先得用水浸湿,再用小铲子慢慢铲,铲得不够干净便用指甲抠,抠来抠去指甲尖都变了形。

  对于窦大爷来说,最让他头疼的是清扫桥面上遗留的犬便。每每碰到桥上有犬便,窦大爷就会用簸箕从桥下的空地上搓些土,倒在犬便上,然后再用扫帚把犬便扫进簸箕里,倒回桥下的空地上。

  三、自掏腰包 修好泥路

  2011年11月16日下了一场雨,使铁路桥南侧桥下与三环辅路的通道产生了积水,来往行人只能趟水出行,十分不便。窦珍老人得知情况后,立即找到社区书记,讲出了自己的心愿,请求社区帮忙协调施工单位,并由他个人出资修好这条低洼不平的路段。这样做一来方便居民通行,二来也是对自己爱桥护桥十周年的纪念。社区书记、主任积极协调施工单位,把老人的想法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负责人也被老人的事迹所感动,修路只收取成本费用3000元,如今,这段坑洼路已经修复完成,被居民称为“爱心路”。

  翠林三里社区于2012年3月6日召集居民,开展护桥自律承诺,“学习老人的厚德精神,以随手之力,摒弃陋习,不乱丢弃物,自觉爱桥护桥”。这也是翠林三里社区向全社会发出的倡议。

  十一年如一日,窦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奉献着,他的事迹曾在北京晚报上刊载,并于2012年被推选为丰台区2012年度百名最美丰台人,2013年初被推选为“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当采访老人为何要长年坚持打扫铁路桥时,窦珍老人这样总结道:“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打扫卫生,锻炼身体,生命不息,永不休息。”虽然只有短短的6句话24个字,其中也蕴含着“北京精神”的深刻内涵,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做有道德、有素质、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2013年11月25日上午,窦珍老人与往常一样在清扫大桥时,不幸从桥上坠落身亡。事发后,社区里居民纷纷到桥上献花,悼念窦珍老人。央视新闻微博于26日对此事进行发布,后法制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海新闻播报、新闻晨报、南宁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微博进行了转发,首都文明网和“文明北京”微博也进行了及时转发,网友数十万人参与微博互动,高度赞扬老人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情操,表达对老人的深切缅怀。2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等栏目对扫桥爷爷的事迹进行了报导,将老人的模范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老人走了,原定28号接替老人的“窦珍志愿者服务队”提前上岗了。目前,服务队已汇集社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上百人。他们将接过“扫桥爷爷”的扫帚,继续清扫连心桥。据了解,志愿者服务队将分成四组,今后每周三将轮流值周清扫,平时,志愿者们也将接力义务清扫连心桥,“老人惦记着这座桥,我们不能让他失望。”一位志愿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