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延庆区百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赋权增效、数据共享、多方治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系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12345”群众诉求为抓手,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聚焦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破解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狠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强化党建引领服务群众有力度

百泉街道党工委把接诉即办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励担当作为的“助推器”,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从“闻风而动、有一办一”持续加速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转变,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逐步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凝聚起强大的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

“我的手机‘健康宝’出现了弹窗,我还要回学校办手续,我急死了,怎么办啊……”2022年4月19日下午,百泉街道湖南社区居委会接到社区居民王女士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

在这一特殊时期,接听市民群众各类疫情诉求还只是第一步,如何缩短工单办理时限,提高群众诉求处置率,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才是关键。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详细情况后,及时安抚王女士情绪,并耐心解释“健康宝”出现弹窗的原因及消除弹窗的时间流程。最终,在居委会的帮助下,仅仅1小时,王女士“健康宝”弹窗问题便得到解决,恢复正常。在第二天的回访过程中,王女士对该工单办理情况表示非常满意。

这仅仅是百泉街道竭尽全力帮助居民及时解决诉求的一个缩影。街道党工委将接诉即办工作作为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指挥棒”,确保党员干部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担当作为。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把“听、看、跑、办、联”五字技巧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知不觉间,街道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的手机通讯录都有了3000多个联系人,每一个电话连接着群众的“急难愁盼”。2022年,百泉街道有效解决了8个工地噪音扰民问题、120户老旧楼房漏水问题、100余处高大树木遮阳问题、50件老旧小区改造衍生问题,工单总量同比减少303单,下降了23个百分点。

百泉街道以“微小问题社区办,复杂问题街道办,疑难问题吹哨办”为原则,精准分类施策,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逐步形成靠前一步,画好管理“流程图”;向前一步,抓住民意“关键点”;加快一步,吹响联动“集结号”;精准一步,建立培训“充电站”的“四个一步”工作机制,实现接诉即办再提速。

优化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有温度

百泉街道始终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常态化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与主动治理相结合,主动探索解决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基层治理方式,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效,全面展示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百泉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辖区资源,吸纳群团组织、物业公司、“两新”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入,形成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逐步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将基层治理工作做实做细。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过程中,为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作用,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共促机制,百泉街道研究制订并施行《关于各小区物业服务考核实施方案》,将首环办、区城管委、创城和自查台账同各责任主体相挂钩,实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物业公司、辖区商户积极参与环境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日常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群众。如何加强思想引导,发挥群众作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是百泉街道始终探索的重要课题。妫水南街26号院位于百泉街道燕水佳园社区辖区,建于2000年,2001年居民入住至2020年,小区始终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各项基础设施老旧,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共有居民60户,80%以上为老年人。该小区没有路灯,夜里小区黑漆漆一片,居民晚上只能摸黑走路,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一直以来就是基层面临的难点问题,涉及房屋性质复杂、产权单位不一、硬件设施老旧、居民思想转变困难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因地制宜破解难题。

妫水南街26号院正处于这样的复杂阶段。对于自管楼小区,因未纳入物业管理范畴,致使在规范服务、环境秩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仅靠产权单位管理,难度大。要解决安装路灯的问题,首先需要破解的是小区纳入正规物业管理的问题。

找到症结,对症施药是关键。社区党组织当仁不让,成为剥茧抽丝的“主刀手”。燕水佳园社区党组织主动靠前,积极穿针引线。组织推动了老旧小区问题与治理调查研究、搜集问题与群众意见,并论证可行性,为引入正规物业服务企业奠定了基础。在社区党组织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此小区正式纳入物业规范管理,有效推动了小区由自管到共管再到规范化精细化治理的华丽蜕变。此后,社区党组织多次组织召开业委会、楼门长、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会议,通过议事协商的形式,不断讨论、研究、权衡、整合及论证,确定根据不同点位,因地制宜,采取路灯与太阳能灯互为补充的方式,最终圆满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困难的问题。路灯亮了,照亮的是居民脚下的路,点亮的是居民热盼的心,更坚定了社区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信心与决心。

“窝在办公室一团麻,走出去全是好办法。”这是流传百泉街道社区基层的一句话。近年来,各社区基层党组织通过走、听、看、记、论、答等方式,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情拉近民心。从帮群众解决难题,到引导群众参与难题治理,百泉街道走出了以党建龙头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发力,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群众全程助攻的社区治理新路子。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基层党组织不仅帮助居民解决了环境整治、设施维修、工地扬尘、施工扰民等大小实事,还重点解决了商户管理无序、下水堵塞、楼顶漏水、停车秩序乱等多个难点问题。

筑牢全民防线平安建设有深度

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阅卷人”,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儿上。

百泉街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竭尽全力保障辖区居民生命健康。结合辖区实际,百泉街道持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制《百泉街道疫情防控操作手册》,动态摸排更新各类人员底数,组织疫情防控培训,联合属地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封控管控实战演练,制作疫情防控政策学习包,及时将最新防疫政策传达到一线工作人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

与此同时,百泉街道设立防疫专班、街道“小八指”,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与区级防控部门密切配合,高效开展接单、核单、派单、管控、转运、保障等工作。2022年累计完成区级派单、横转核查任务4万余人次,落位居家观察人员2511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1182人,所有风险及涉疫人员管控率达100%。

百泉街道建立“街道上下联动、人员多方劝导、宣传多种渠道、接种多种方式”的工作机制,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带头入户,包居领导、包居干部全员深入社区开展疫苗接种动员工作。2022年以来连续开展攻坚行动10轮,18岁及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率高达100.93%;60岁以上人员接种率为77.16%;第三针加强针接种率为84.06%。

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平安建设见底见效。2022年,百泉街道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8件,来访56人次,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全面落实市区两级反邪教工作相关精神,开展“一窗一墙”活动,建设反邪教宣传阵地。做好重点人稳控,100%完成了23名重点人教育转化的目标。巩固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确保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日常有人抓、有人管。同时,百泉街道扎实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开展居民自建房、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燃气安全、社会面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城市管理日常执法检查巡查,全年处罚占道经营、无照游商107起,规范“门前三包”问题2000余起。加强充电桩建设,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目前,街道充电桩安装量达1939个,已建充电设施接口数量全区第一,充电接口与车辆比达1:1.4,远超市级标准。细化措施,严格落实,进一步降低PM2.5、TSP浓度,全力保障辖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群众满意,才是最好的成效。

群众满意,才是最好的成效。快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工作,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近三年来,百泉街道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北京市民兵专业轮训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振兴北社区居委会荣获北京市先进居委会、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街道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通过率达100%,13个小区全部创建成功,街道辖区鸿川北路被评为“北京市最美街巷”。

2022年全年,街道接诉即办综合成绩全区排名第一,其中市级考核全年有9个月“三率”均为100%。区级环境月考核有5个月位列全区第一。街道和社区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安全建设、民生服务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街道的攻坚能力得到了提升,居民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未来,百泉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贡献百泉力量。”百泉街道工委书记史建柱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群众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加快落地,在百泉街道的一方土地上,传递着民生温度,凝聚起蓬勃向前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