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都文明办
时间:2009-07-08王万仁,男,69岁,群众,怀柔区红螺寺中学退休教师。王万仁老师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工作者,从1977年到1993年先后七次被评为怀柔县级先进工作者,2008年3月被评为怀柔区首届“十大道德模范人物”。
一颗忠心献教育,爱岗敬业四十年。1965年7月王万仁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67年来到了偏远的怀柔山区任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在困难的年月,他看到山区人民供孩子读书不容易,就节衣缩食,省下口粮,送给乡亲;他把村里战争年代支前的老妇女主任视为亲人,三度寒假,都亲自为她打上近百斤柴,割几斤肉,送几斤好米好面,除夕夜和老人包饺子,同老人一起欢度春节。为尽力帮助别人,他就节省开支,有时放假回家就步行,一走就是七、八十里,把省下来的钱接济贫困学生,无论是黄花城的高中生,还是师范的未来教师,他都慷慨解囊,受他帮助的学生难记其数。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被他奉为天职。1978年王老师调入怀柔师范学校、红螺寺中学。他深感培养师范生责任重大,王老师努力完善自我,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师德行动感染、教育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做语文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他都德育为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正确的人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服务人民,忠诚奉献”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和做人品德,突出践行着“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有各级行政领导也有高级技术人才举不胜举,遍布了怀柔的村村镇镇。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他朴素节俭的生活状态尤其令每一位学生所感动:几十年来王老师很少买新衣服,一件深色的行装已被洗成了灰白色。多年来他每月的生活费都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就是现在的生活条件,他的饭费仍控制在150元钱上下。许多人不理解,常问王老师:“您这样真的不觉得苦吗?”他说:“我成长在毛泽东时代,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受到雷锋精神的影响,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同献身革命的先烈相比,我们怎样努力都是应该的!”这真诚的话语,正是王老师质朴人格魅力所在。在教育岗位的几十年中,他除一次大病住院外,再没有请过一天事假、病假,为了教育事业,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学生身上。老父亲病逝时,他没能去见上最后一面,和他感情最深又给他终身影响的母亲病重告急时,他也没能在床前陪护,弥留之际母亲非常想见王老师最后一面,可王老师为了辅导学生高考,一再推迟归家时间,最后被校领导“赶”回家时,母亲已经过世,王老师只能怀着深深的歉疚在母亲的灵前长跪。
一生淡泊名和利甘愿奉献放余辉。王万仁老师几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了同事,退休后,他一直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每个见过他宿舍的人都吃惊,工作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王老师,住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宿舍。一张单人床、一张旧书桌,一大排的书柜,内中存放着他最珍爱的书籍资料和七八百封宝贵的学生来信。年近70岁的王老师现在每天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发展。他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义务承担了辅导法、美、德、泰、韩等国16名留学生的重任,教他们古诗、中国寓言和中国歌曲等。部分留学生的多篇作品发表在《京郊日报》和《怀柔报》上。王老师对留学生的这种师爱跨越了国界,赢得了留学生的由衷敬重。在中外教育交流过程中,王老师又树立了中国优秀教师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四十年,人生多么宝贵的一段岁月!可王老师却走出了一条人生奉献之路。八、九十年代,他先后为教育基金、儿童福利基金捐款数百元。从2000年退休至2004年,他先后捐出所有存款30万元与红中领导共同建立了“红螺学子奖学金”和 “红螺园丁奖”。2007年4月,王万仁老师又将辅导留学生的讲课费10740元捐入“红螺学子奖学金”。这一笔又一笔的捐款凝聚着王老师的滴滴汗水和款款深情。他常说:爱和责任是教师必尽的义务,教师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崇尚的事业,教师的事业是需要奉献的。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只讲付出,不求回报,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位师者的高尚人格与美好心灵。
王老师一生都未成家,没有妻儿,但他的学生却桃李遍天下。王老师虽不是怀柔人,但他以万般仁心书写了非凡的教育人生,他以四十多年来敬业奉献的优异业绩早已赢得了怀柔人民的深深爱戴与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