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9-07-09垃圾分类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北京此前早已制定“垃圾分类推进线路图”。在2017年到2020年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在2020年全市九成小区必须达到“垃圾分类示范区”的总目标。在此目标之下,当前居民垃圾分类的实际推进情况如何?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深入社区进行了蹲点调查,并于7月9日推出专版调查报道。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在没有强制性法规约束的情况下,各区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探索因地制宜的模式,前端的垃圾投放上出现了人工引导、智能投放、积分奖励、上门回收等多种模式,在中端的运输环节做到不同垃圾运输车分类运输,在终端的处理环节也有分类处理。
图为2019年6月份,东城区崇外街道推出智能六分类垃圾回收箱,可分别投放纸张、塑料制品、塑料瓶等六类垃圾。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摄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7/09/content_332434.htm?div=0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