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图片新闻

骑游驿站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8-21

因骑行而结识的一群人,成了并肩前行的兄弟。

骑友们把小马驿站当成家,在这里休息、聊天、修车。

马志丹精心布置驿站,在墙上绘制了骑行地图。

骑友们把车免费寄存在驿站内,马志丹都精心照料。

驿站一角,马志丹为骑友们测量体质指数和三围,其乐融融。

换上锁鞋等专业装备,骑友们从驿站出发去骑行。

骑行路上,骑友们互相鼓励。

马志丹用摄像机记录下一路上的美景和趣事,大家一起分享。京郊日报记者 张立朝 摄

  “骑行累了,就到小马驿站歇一歇,因为这里有家的感觉。”经常在房山区周张路骑行的骑行爱好者们,每当骑累了,或是车子出现问题,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小马驿站。

  这个在房山骑友圈里十分出名的小马驿站,就位于韩村河镇下中院村,是周张路上唯一一个骑行驿站,免费为骑友提供休息场所、维修工具、骑行路线图、WIFI和热水等。每天都会有40多名骑友来驿站打卡,大家都把这儿当成了“快乐驿站”。

  “站长”马志丹是一名资深骑行爱好者。从良乡到红井路这100公里长的路段,因车辆少、风景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骑友来挑战。在骑行过程中,马志丹发现从周口店到张坊这一段,沿途缺少补给站。“骑行中遇到扎胎、链子断了、后拨出现问题都是常事,而且路程长,骑友们需要水和食物,没有补给站就没处修车和休息。”

  2017年3月,马志丹和骑友们一起选址,在周张路旁租下一间门脸建起了小马驿站。他精心布置,在墙上绘制了骑行地图,添置了各种修车工具和安全装备,免费为骑友提供服务,让驿站有了家的氛围。小马驿站逐渐成了周张路上骑行爱好者的大本营,口碑相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骑行队伍前往。

  每天早上6时,小马驿站开门,晨骑的骑友们准时在这里集合,打卡出发。从驿站到栓马庄桥再到周口店,一路上风景优美、道路蜿蜒曲折,翻过两个坡后返回驿站。短暂地休息后,再继续下一轮挑战。骑行结束后,小马驿站里聚集的骑友越来越多,格外热闹。大家畅谈骑行经历和经验,分享骑行中的美景和快乐。“骑友们都习惯每天骑上两个小时,再在驿站聊上两个小时。”马志丹说。

  在小马驿站,骑友们以网名相称,骑友圈里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1岁。“天下骑友是一家,爱骑车的人见一次面就能说得上话,不管年龄大小,彼此之间没有生疏感,都能成为朋友。”骑友军哥说,大家都把驿站当成了家,在这儿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剑是骑友圈里的老大哥,退休后他爱上了骑行这项运动,每天至少骑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穿上一身亮色骑行服,身材挺拔健硕,让人很难看出他已经62岁。“骑行带给我的不光是身体素质的改善,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变化,和骑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心态年轻了,每天都很快乐。”天剑说。

  驿站一角,墙上画着身高标尺,摆放着体重秤和卷尺,这里是马志丹专门打造的“健康角”。“骑友圈中年龄偏大的占三分之一,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减肥的年轻人,他们都很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通过测体质指数,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骑行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每周小马驿站还会组织骑游活动,有人带着修车工具,有人带着水和食物,大家互相鼓励,一起去挑战各种难度的骑行路,领略沿途的美景。马志丹熟悉路线,对每名骑友的体能都很了解,负责在队首领队,控制速度。骑行路上,他们遇到过困难,但更多的是欢笑。“站长对每个人都很照顾。我因为之前摔过车产生了心理恐惧,在一次骑行中拖了后腿。站长一直陪着我,教我过弯、下坡,克服心理恐惧,正是站长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放弃骑行。”骑友小崔说。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8/21/content_274175.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