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8-29牛至又名比萨草、小叶薄荷等,原产地中海地区,是制作意大利比萨的重要调料。
香草园里常会举行科普活动。
饼干上点缀一片迷迭香叶子,感官和味觉都有不同的体验。
在农艺师杨林的指导下,迷迭香恢复了生机。
香草园周围种植野花增加景观效果,2018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延庆、顺义、房山、昌平、大兴5个园区示范种植了近50亩的香草类植物。
巴格旦鼠尾草是一种西餐常用的香料,也可做盆栽、绿化、香草茶、提炼精油等使用。北京晚报记者 王海欣 摄
2018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国内外引进了20余个香草类作物品种,包括来自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等,在北京市5个园区示范种植了近50亩。
8月28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景观作物科的农艺师杨林又来到了房山区尚大沃联福农业园。他带着农业园的几位师傅,仔细查看每一种香草的长势,不时提出改进方案。遇到疑难问题,还要给植物拍照、记录,回去请专家会诊。
近年来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作为西方餐饮文化中主要调味料的香草类植物逐渐受到人们的认识与喜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立足种植业发展与结构调整,2018年特地从国内外引进了20余个香草类作物品种,包括来自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还有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香茅草、罗勒等,在北京市5个园区示范种植了近50亩。
尚大沃联福农业园就是5个园区之一,园区的老师傅隗有泉负责照顾这些新引进的“宝贝”。隗师傅以前是种植果树的高手,但是侍弄起这些来自异域的香草还真有些摸不着门儿。他说,别看都属于芳香植物,习性却大不一样。拿宽叶迷迭香来说,土壤既不能太干燥,又不能太湿润,上个月连续十多天降雨,对它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根系全部被水泡烂了。幸亏杨林及时赶来,想办法更换了品种,如今新种植的幼苗刚刚长出地面。
在进行品种引进试验的同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也在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多家农业园区合作开展了成系列的香草类作物产品设计及文创活动。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服务于大都市圈的农业基本功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纯的生产导向型向“生态、生活、生产、展示”融合型转变。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介绍:“香草类作物可观、可采、可食、可茶饮,非常符合现代型都市农业对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我们也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引进和推广为市民京郊游提供更多休闲乐趣和科普知识。”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8-08/28/content_27651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