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2-22学生们听老人讲当年追寻英雄的故事。任珊 摄
董存瑞妹妹董存梅呼唤北京女二中(现东直门中学)“勇敢者小队”的消息引发持续关注。北京日报刊发相关报道后,东直门中学联系到63年前“勇敢者小队”校友——李凤莲老人和梅宜静老人。2月21日下午,东直门中学老师带领6名在校生前往两位老人家中拜访。学校表示,经过多方查询确认,“勇敢者小队”带队女老师已去世,学校还将持续寻找“勇敢者小队”中其他两位校友。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勇敢者小队’的报道,这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我们十分骄傲。” 东直门中学行政副校长史红伟说。通过《北京日报》的牵线搭桥,学校联系上了李凤莲和梅宜静两位老人。
为了让学生们当面聆听、学习“勇敢者小队”追逐英雄的精神,东直门中学牵头组织了6名学生,包括本校3名学生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雍和宫小学2名小学生、深度联盟学校165中学的1名中学生,拜访老校友。“虽然‘勇敢者小队’已经是63年前的事,但这种追逐、不放弃的精神在当今的时代也是同样适用的,值得在校生学习。”史红伟说。
“当年交通那么不便利,是什么支撑着您走了那么久的一段路?中途想过放弃吗?”“您从他家人口中了解到的董存瑞的形象,跟您之前电影里看到的一样吗?”在李凤莲老人家里,学生们围在老人身边,争先恐后地提问。
老人回忆,1956年7月,她们5个人到了董存瑞妹妹董存梅家中,当晚董存瑞的父亲在火炉旁给她们讲起了董存瑞的故事。“因为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冲锋号就要吹响了,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拉响了雷管……”李凤莲老人把当年听到的细节给孩子们娓娓道来。
“真了不起,太伟大了!”几位学生听着,不时地点头。“学习英雄的精神,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现在的孩子理解这种精神内涵。”李凤莲老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平年代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平平凡凡为人民服务,也是一种榜样精神。”听完老人的话,史红伟也补充道。
在梅宜静家里,老人也激动地跟孩子们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前两年我身体不好,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我儿子鼓励我,您拿出‘勇敢者小队’的精神,肯定没问题,后来手术是成功的。”梅宜静告诉在场的孩子们,自己当了几十年的中学老师,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一直鼓励着她,“我现在最想见的就是‘勇敢者小队’的好姐妹杨璐,当时我们都在女二中的地质组,经常一起出去爬山。”
当年的“勇敢者小队”包括4名高中生和1名带队老师,一共5人。“遗憾的是,这两天经过学校和教委多方核实,当年‘勇敢者小队’的领队姚剑英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不幸去世了。李庆芳、杨璐两位老人我们还在寻找中。”史红伟分别告诉李凤莲和梅宜静,目前学校找到了李庆芳、杨璐当年的学籍卡,但这些年她们的住址都变了,“我们联系到了北新桥派出所,准备把资料发过去,让他们通过公安系统帮忙找找。”
史红伟表示,等李庆芳、杨璐两位老人找到后,学校想邀请“勇敢者小队”回趟学校,再看看母校,给学生们上一堂教育课。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2/22/content_6940265.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