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要闻

紧紧围绕“五子”联动 助力首都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1-11-11

  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北京要在紧要处落好子,集中力量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工作,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多项政策叠加赋予北京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北京农商银行作为一家立足于首都的区域性银行,将牢牢抓住“五子”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国家需要和北京特色,以金融改革创新为重要抓手,高站位、高标准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

  准确识变

  深刻认识“五子”联动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五子”联动是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党中央为北京确立了“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服务国家战略、治理超大城市、谋求竞争优势的主攻方向,是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北京率先探索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从“五子”内容和特色来看,“五子”子子相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障碍;“两区”建设是“五子”联动的重头戏,其特色是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数字经济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是充分激发“五子”活力的重要基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更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五子”联动是首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旨在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涉及经济发展的供需格局、内需格局、分配格局、生产格局、技术格局、开放格局等的调整优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五子”的本质和目的来看,“五子”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循环畅通,本质在于制度创新供给的联动,旨在促进产业升级、消费扩大、要素流动、金融普惠、贸易便利、投资优化、治理协同等四梁八柱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要深刻把握各项政策的内在关联,“五子”必须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北京自身资源禀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以及数字经济标杆作用,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使“五子”联动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推动北京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金融业在服务“五子”联动进程中大有可为。促进金融业发展与“五子”联动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业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上半年,首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9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2%。“五子”中的每一子,都代表了当今中国最前沿的改革方向,将聚集中国乃至世界更为先进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一批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金融机构必须围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等着力点,给予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更精准、更直达的金融支撑,将金融资源和服务与社会需求和人民向往有机融合起来,加强金融创新,更好地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科学应变

  靶向发力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促进质量变革。“五子”联动将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集聚,推动经济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质量新优势。金融必须发挥好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资源流向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品质提升、民生质量改善。北京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交通基建、生态环保、产业升级三大领域强化资金支持,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82个,授信余额619亿元;参与昌平区、海淀区建设发展基金设立,全力支持区域产业升级调整。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累计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50余个,授信额度1000余亿元;成功支持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建设、顺义区农村污水治理、白塔寺旧城保护等重点项目。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城乡融合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累计为旧村改造、农民回迁安置、集体产业发展等项目提供近1300亿元授信;创新推出了板栗贷、民俗旅游贷等多款信贷产品,提供信贷资金逾40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

  推动金融服务降本增效,促进效率变革。“五子”联动的本质是制度创新供给的联动。金融在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方面需要主动作为,一方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清除隐性壁垒,减费让利,竭力营造“便捷、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重视金融科技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持续丰富和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生态数字化连接、服务多渠道触达。北京农商银行“e窗通”服务为新注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开户“最多只跑一次”,并对包括新开户在内的118项服务实施费用减免。升格设立“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持续增强“两区”金融服务覆盖和渗透,目前北京农商银行自贸试验区内分支机构已达14家。北京农商银行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业务与科技融合,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于2021年7月顺利投产上线,进一步夯实了金融科技发展根基,科技领域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紧跟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趋势,搭建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一体化服务渠道,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落地,持续丰富和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出“快e贴”“农商e信通”“农商e链通”等线上融资产品,全面推进风控数字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特色金融精准滴灌,促进动力变革。“五子”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构和优化,金融企业应积极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经济实现提速换挡、动力升级。北京农商银行聚焦科技、文化、绿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立科创、文创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开通绿色通道、搭建特色产品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专业化经营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落地全市首笔“京绿通Ⅰ”专项再贴现业务,成功发行首单主承销碳中和债,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转型。2021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贷款户数较年初保持60%以上的高速增长,文创、制造业、绿色贷款增长超20%。从供需两端出发,着力加大服务型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倾力打磨“凤凰乡村游”服务品牌,构建覆盖京郊旅游支付、农产品销售、京郊特色活动等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以发行的500万张养老助残卡为核心,搭建养老优惠专享服务商体系,实现精准的场景消费金融服务。主动融入交通、教育、医疗、娱乐、购物等生活场景,支持居民消费升级,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主动求变

  刀刃向内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提升谋篇布局能力。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要把握区域建设发展的窗口期,从外部来看,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日常交流和合作互动,畅通政策设计、政策落实、政策效果反馈的闭环链条,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区域建设作用。从内部来看,要自上而下做好统筹部署和组织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战略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横向各专业协同配合和纵向各层级联合发力的良性发展局面。同时注重区域内部差异,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把握地域特色,分类分批推动实施,做好创造性、差异化设计。

  提升敏捷组织能力。数字化时代,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产品和业务线的竞争,而是整体生态的竞争。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上打破内部竖井和业务边界,建立更加融合畅通的管理架构,集中力量服务客户,打造更多跨条线、跨客群的融合价值链。具体来说,应该赋予具有业务思维的科技人员更多业务规划和决策权,促进系统建设模式向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模式转变,使科技投入能够更加聚焦于业务价值的交付。同时,需做好与组织架构相匹配的前瞻性人才布局,培养拥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队伍支撑。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价值与风险如影随形,在大数据、供应链金融、数字经济等业务为金融机构带来价值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提升具备自动、实时和精准的风险管控能力尤为重要。要建立全方位、动态的综合风险管控体系,完善反欺诈模型,搭建覆盖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和声誉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在准确识别与计量风险的基础上,达到风险信息快速捕捉、实时分析和及时响应。尤其要加强外部合作方的风险管控能力,作为风险管理的责任人,需要做好合作方的准入调查、风险评估和持续管理,突出抓好数据安全管控,建立数据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护措施。

原文链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1111/20211111_006/content_20211111_006_5.htm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