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要闻

北京像家,志愿者像家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2-02-17

  前不久,牙买加滑雪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在网上晒出了最爱的冬奥礼物——一幅中国小朋友手绘的《短道速滑梦》。这是热情好客的北京为远道而来的运动员准备的见面礼。

  图画虽然青涩,却传递了真挚的友谊和对奥运的热爱。“非常感谢你的作品,我很喜欢。”其他运动员也毫不吝啬赞扬,“太友善了,你们让我们感觉像家人一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除了冰墩墩,中国特色手工灯笼、对联,冬奥组委送给各国运动员的伴手礼中还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画作——这是冬奥组委从全国征集来的7500幅青少年绘画作品。作为东道主,送上这样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生动诠释了首都北京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精气神儿。

  住在“家”里,精益求精的贴心服务让客人宾至如归。

  开村以来,冬奥村的床“火”了。为保障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冬奥村的每张床都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模式,给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美国雪橇选手Summer Britcher入住第二天就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智能床”视频,让冬奥村的床迅速走红网络。

  逛商店、骑车、点麻辣烫……荷兰速滑名将Jutta Leerdam晒出的冬奥村生活,获得十余万的点赞。芬兰冰球运动员Petra Nieminen展示了令她爱不释手的冰墩墩抱枕,小小的枕头只要解开拉链,瞬间能展开成一米长的毯子,她和队友披着毯子,在镜头前又笑又跳。

  这是一届特别的冬奥会,冬奥村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正是感受到了“家”的温度,才有了运动员兴奋却真实的记录和反馈。

  北京冬奥村东区6号楼楼长侯雪梅和同事们一早等候在楼下,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送去贴心的关怀——暖宝宝。很多外国客人第一次知道这个取暖神器,“这是一个新鲜东西,我要把它分享给运动员们。”法国奥委会高水平运动中心副主任Nicolas Scherer又惊喜又兴奋。

  瑞雪的降临也让延庆冬奥村居民服务中心的208套烘鞋架派上大用场。许多高山运动员比赛训练后都遇到雪具潮湿问题,而烘鞋架两个小时就能帮他们烘干一双潮湿的雪鞋。

  开村期间,居服中心提供所有村民生活起居的相关服务,包括预订按摩室、供应理疗冰块、提供会议室、自助洗衣等,收到的感谢信也一封接一封。

  暖心的场景比比皆是。外国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个个点赞和分享,汇成了一个有温度的鲜活北京。

  这是一种服务理念的传递和积淀。经历了夏季奥运会的洗礼,有形与无形的奥运印记,已深深融入北京服务的血脉中。两个奥运之间始终未变的,是首都人民热情周到的服务;日新月异的,是北京筹办奥运的能力和水准。北京晚报记者 任珊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2/20220216/20220216_008/content_20220216_008_1.htm

(责任编辑:常辰)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