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是通州区教委于2022年提出的一个区域创新育人模式实践项目,该项目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通过立德课程、“万千百十”行动计划以及“力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化知为行,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运河好少年。
一、实施背景
通州区地处大运河文化带,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需要全面保护”;“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明确了培养家国情怀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积极探索德育创新模式,将运河文化与育人相结合是副中心发展的先天优势,更是副中心教育的应然选择。
二、工程内容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运河少年核心素养目标。自2022年9月起,育人工程创新性地将这一目标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相融合,以通州区各小学为育人工程实施单位,以课程建设、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团队为教研助力,面向全区所有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筹备落实“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三个板块的内容。具体如下:
1.“立德”课程。以大运河文化为课程资源,秉承通州区“十德”即“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价值体系,借助课程资源包,组织学校编制教学计划,面向通州区小学8万余名在校生,利用课后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时间开展“十德”教育。
2.“万千百十”行动计划。组织通州区三至六年级学生深入研究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以研促学,激发学生知家乡,爱家乡情感;以评促优,拔出万名“运河小小宣传员”、千名“运河小小传承人”、百名“运河小小外交官”以及十名“运河小小形象大使”。
3.“力行”志愿服务。组织三年级及以上学段学生,在大运河九地标,即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运河游船航线、大光楼、通州区博物馆、大运河森林公园、副中心图书馆、月岛观景台、绿心森林公园、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地进行志愿宣讲实践。同时,联动家庭、政府、社会资源单位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学生志愿服务做好支持和保障。
三、项目进展
截止至2023年9月,“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针对通州区三年级、四年级分别研发的9个地标“立德课程资源包”,已经采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分别在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学校启动资源试课。志愿服务板块执行一年来,通州区共68所小学参与实践,近7000名学生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志愿服务简报累积发行11期,小小宣传员服务时长累积超过500小时。育人工程也得到了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园林绿化局、北投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未来,通州区教委将继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扎实稳步推进“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以6年为一周期,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立德课程、“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力行”志愿服务,努力构建副中心德育创新模式,打造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育人活动品牌,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运河好少年奋楫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