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刘家店镇的田间地头、古槐巷陌间,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由镇团委牵头,北方工业大学具体组织,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联合开办的“公益半日课堂”,在前吉山村为孩子们搭建起一片充满欢声笑语与奇思妙想的天地。这场融合家乡文化之美与未来科技之光的奇妙旅程,正通过“童心·智趣”双轨课堂,为乡村孩童的暑期注入别样活力。
【水粉绘乡土:笔尖流淌的家乡情】
“画出你心中最甜的平谷大桃!”
走进“水粉魔法屋”课堂,仿佛掉进了五彩斑斓的颜料世界。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色彩导师”,手把手教孩子们调配平谷大桃独有的粉与红,耐心讲解如何用笔触表现果实的饱满多汁,如何用光影勾勒阳光洒在桃林的温暖。
不一会儿,一张张童趣盎然的“仙桃图”铺满桌面,每一笔都透着孩子们对家乡特产的热爱。这不仅是绘画技巧的传授,更是一次乡土文化的浸润——让孩子们拿起画笔发现家乡之美,将对故土的自豪深深扎根心底。这些稚嫩却鲜活的作品,既是前吉山村最纯真的文化符号,更藏着未来可能点亮家乡文旅名片的种子。
【自然启智慧:万物生长的科学课】
“大自然是最厉害的工程师!”
在“自然启智慧”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一堂妙趣横生的仿生学启蒙课,点燃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水滴在荷叶上滚动的神奇现象,揭开了超疏水微纳结构的奥秘——原来荷叶“自清洁”的本领,启发科学家发明了防水防污的布料;从鸟类翅膀的弧度到飞机机翼的设计,从鱼类流畅的体型到潜水艇的减阻原理,一个个身边的科学案例,让孩子们惊叹于自然与科技的奇妙联结。
【科技来解码: 现代技术的科技课】
“哇!能操控真的机器人手臂!”
当闪烁着金属光泽、关节灵活的机械臂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里瞬间沸腾。这充满未来感的“钢铁伙伴”,瞬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世界的无限好奇。机械臂灵活地跟随手部动作进行机械表演,一套动作下来流畅稳定。每一次行云流水的操作,都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叹。同时,实践团成员化身“科技解密人”,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生动比喻,揭秘机械臂的运转模式。并“手把手”教学,孩子们亲自上阵,小心翼翼操作,体验操控机械臂的乐趣。成功那一刻的欢呼声快把屋顶掀翻。
【铅笔绘家乡:亲手勾勒的写生课】
“画笔是最直观的情感抒发!”
北方工业大学吉光青耕实践团成员带着一盒盒铅笔和满心的热情,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拿起画笔,用最朴素的线条,描绘眼中最美的家乡。实践团成员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观察桃子的圆润饱满、花朵的娇嫩舒展,如何用或轻或重、或直或曲的线条,把它们“搬”到画纸上。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条条稚拙却充满生命力的线条逐渐成形。这颗桃子画得圆滚滚,仿佛散发着甜香;那朵花儿虽只有黑白灰,却仿佛在纸上悄悄绽放。
这堂多轨并行的公益课,播下的不仅是艺术的种子与科学的萌芽,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根苗与探索未来的勇气。正如前吉山指导教师曹老师所说,未来将把这样的公益课堂推广到更多村庄,让乡土文化的传承与科学智慧的启蒙,成为陪伴乡村孩童成长的暑期常态,用“吉光”照亮童心,以“青耕”育出新苗,助力孩子们在热爱与好奇中自信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