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24近日,一场爱心配送在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福缘门社区温暖上演。青龙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愿党支部工作人员,带着满满两袋的“温暖牌”围巾,来到社区骑手家中,为身在他乡的新就业群体送去了柔软的围巾、温暖的护膝、防疫物资等。
整个交接过程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工作人员手中的200条围巾,是青龙桥街道“相伴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18名巧娘和志愿者花了两个星期编织完成的,巧娘们的平均年龄已经70岁了。
系上鲜红围巾的骑手激动地说:“围上‘相伴夕阳红’的阿姨亲手编织的围巾,温暖了身心,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这个冬天我不冷了。”套上护膝的邓光岭有些腼腆地说:“合体的护膝让我体会到来自北京的厚爱,我以后更要为居民做好服务。”拿着防疫物资的韩乐忠感动地说:“我来北京这么多年,重阳节吃到了北京大妈给我们做的饭菜,今天又收到这么多礼品,让我感受到社会对我们骑手的关爱。”
“织”爱活动传递温暖
王春红是此次爱心编织活动的发起人,也是“相伴夕阳红”志愿团队的组织者。在她和队长金乐平的带领下,平日里巧娘们为社区的老人织帽子、疫情期间为志愿者和义务工作者织药囊彩球。
10月底,编织爱心围巾的想法就在她的心底萌芽。天气逐渐转凉,看到骑手们顶着寒风穿梭在大街小巷,王春红找到金乐平说出了为“小哥”织围巾的想法。金乐平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于是一场主题为“我为‘小哥’办实事,志愿服务‘驿’家亲”的活动正式发起,“相伴夕阳红”的巧娘志愿者们,发挥心灵手巧的特长,编织爱心围巾,送给“小哥”们。
活动发起后,王春红就接到电话:“我最近脊椎不好,但是打毛线没问题。”有退休的居民一听说是给“小哥”织围巾,就立刻报名,很快就有300多名志愿者自发加入进来,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传递一点爱心。
“针”心“针”意将爱传递
两周以来,“相伴夕阳红”志愿团队的手工老师们不仅要为志愿者们讲授编织技巧,还要不断地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十个社区之间发放材料,回收成品,检查质量,清点装包,确保编织任务高标准高水平完成。
一针一针,密密的元宝针,编织的不仅是长长厚厚的围巾,更多是对新就业群体的深情厚谊,是对“小哥”们的关爱祝福。“这次‘织’爱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我们已经织出了500多条围巾,不仅要送给‘小哥’们,还要送给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用我们微薄之力在这个寒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接下来,我们还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让更多的人得到社会关爱。”王春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