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9-09-06曾经,社会救助工作着重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居民救助制度应运而生。近年来,通州区在社会救助方面细化救助人群、拓宽救助范围、增加救助标准,不断织密社会救助的“民生安全网”。
一大早,在马驹桥镇六郎庄村,家庭救助顾问闫超,开始了日常走访的一天。闫超来到了肢残人士王建的家中,向闫超询问生活及子女教育方面,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忙解决。
今年8月8日,通州区民政局全面启动了2019年度精准救助项目,在15个街道和乡镇建立了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全区所有村和社区均设有家庭救助顾问,专业社工机构也被引入其中,以促进精准救助服务工作的开展。
马驹桥镇六郎庄村家庭救助顾问闫超说:“咱们每个月定期的,到咱们困难家庭,咱们入户进行走访,他有要求的话,咱们就是与第三方联系,或者咱们镇政府民政局沟通,给他们尽量去解决。”
在六郎庄村闫振华的家中,家庭救助顾问和社工的到来,让这个特殊的家庭看到了希望。闫振华的儿子一家三口均为智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只能依靠低保生活。7年前,闫振华的老伴遭遇车祸,肇事车逃逸,成了植物人,一家人的重担也都落到了闫振华的身上。分身乏术的他,在家庭救助顾问和第三方服务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为孙女办理的残疾证。
马驹桥镇六郎庄村村民闫振华说:“就残疾证这个,我根本就(走不开)这有个长期病人我家里,什么都弄不了,我也去不了。这个呢,又出车又出人的,给我想办法,残疾证办好了。”
作为北京市首批精准救助试点区,近年来,通州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和急难情形处理等精准救助服务,积极探索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救助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户一策一档”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区两级针对社会救助新政策的要求,及时调整相关社会救助对象的待遇。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大主动发现的力度,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同时,将符合政策的困境人群纳入精准救助保障范围,丰富和拓展救助服务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极大提升了通州区精准救助水平。
通州区民政局困难救助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宝辉表示:“近年来,通州区民政局站在城市副中心的高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年提高救助标准,救助对象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性改善。同时增加精准救助服务的有效供给,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辅助,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截至2019年6月,通州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077户,共计4524人。2019年,将28929名困境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纳入排查范围,发放城乡低保金共1492.14万元,增加救助服务有效供给,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