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区县动态 > 房山区

房山区领略地下长城 张坊宋辽古战道恢复开放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8-21

  房山区张坊镇宋辽古战道景区已正式恢复对外开放。

  张坊古战道有“地下长城”之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宋辽时期的历史遗留,它是北京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宋辽时期的秘密地下军事设施,向世人展示着古时战场的兵戈铁马、鼓角争鸣,警示后人守疆卫国、保卫家园。

  张坊古战道的发现,要追溯到1991年,当时张坊村修路,发现了北宋真宗年代修建的古战道。古战道初步探测约为1500米,目前已修复了古战道、东城门和镇楼。站在东城门上俯视前方,城外是发展中的张坊,在城里继续恢复张坊古城原貌。

  张坊古战道内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挥室和生活设施,对研究古代军事、政治、建筑有较高价值。战道从地面进深4米,青砖结构,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这种砌法与宋、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古战道宽2米,并排可列3人,高为2米3左右,下面青砖墁地,边侧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内有一深水井,地道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有的藏兵室内上有土坑。

  为什么古战道建在了张坊呢?张坊曾是宋辽的边界,宋辽经常在这里打打杀杀,两军在交战中相持不下,而辽兵特别凶悍,善于骑马,宋军曹彬与辽国大将于越对垒挑战,南北列营六七里。一次,辽军与宋军又在此地交战,宋军大败于辽兵,在拒马河淹死宋军不计其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宋军就想出了用地道来做掩护的方法,这个古战道既然是宋军所修,那么具体是哪位宋将所修呢,经过史学家考证,断定是杨六郎修建的。

  关于镇楼,房山县志曾有记载:“张坊街北楼,三层,门南向,高可数丈,下层空,其中甚暗,上层可远眺,下层可通隧道。”可惜的是镇楼在1938年被日军15架飞机连续三次轰炸,最顶层被炸毁,仅剩下一二层完好。

  后来,日军侵占了张坊村,想利用镇楼做指挥机关,为了不让日军知道镇楼就是通向战道的入口,便拆除了镇楼。从此,镇楼便在地面上消失,隧道口也就埋没了,如今大家看到的镇楼是依原貌修复的。

  在张坊古战道内有座古戏台,建于唐朝,这种结构的戏楼全国只有两座,它的顶部全部是卯榫锁链,不用钉子,戏台底部不是实心的,而是布满大缸,离大缸30公分的上面再放上木板,这样做的目的是起到土扩音器的效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真让人叹服。

  来到张坊古战道,不仅能了解宋辽时期的历史,也能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因为这里是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出口位置的镇楼一层,设有近400平米的灯箱,讲述着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同时,镇楼大厅内开设了抗日纪念馆,记录着“爆炸英雄郭士红”的事迹。

  张坊古战道内的灯箱以“抗日战争---地道战”“解放战争---攻坚战”“抗美援朝---坑道战”为主要内容,贯穿 “东北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五一大扫荡、攻克石家庄、解放临汾、决策出兵、上甘岭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用最新的文物、资料、图片揭秘事件背后的历史。以人物讲历史,以事件颂英雄。不仅使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能使游客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内容还需要亲自去探访,去张坊古战道亲身感受一下宋辽时代的气息,也了解一下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甄珍)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