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区县动态 > 延庆区

延庆区:同心浇灌双拥之花

来源:延庆区创城办

时间:2020-05-14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近年来,延庆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冬奥会、世园会为抓手,树立“党政同责、军民同心,绿色共建、成果共享”的双拥工作理念,致力于探索新时代双拥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涵、创新双拥载体,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与驻延部队共同谱写出一曲双拥工作与绿色发展大事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的新篇章。

  营造浓厚氛围 争创模范双拥

  “回首这几个月,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现在想一想,一切都值得!”“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责无旁贷!”在2019年10月13日康庄镇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阅兵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党群大会上,10名代表延庆区 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预备役部队方阵的退役士兵登台亮相。从数月的艰苦训练,到走上长安街的热血沸腾,身形挺拔、军姿标准的小伙子们慷慨激昂地讲述着难忘的受阅经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次大会不仅用阅兵精神激励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争做新时代先锋,也再次提升了康庄镇爱国拥军的浓厚社会氛围。

  作为延庆区 驻军最多的乡镇,康庄镇多年来一直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通过宣传先进事迹、评选年度人物,利用多种载体和渠道等方式,积极支持军队各项建设,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各项活动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成果显著。

  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2019年10月18日,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队迎来一批“小小体验员”,来自太平庄中心小学三、四年级的5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叠“豆腐块”、了解国防科技知识,感受军旅生活。与此同时,针对青年的宣传活动也同样办得有声有色。近年来,康庄镇利用“双拥”宣传车,持续开展“挂光荣、传喜报、送温暖”主题活动,营造“我参军、我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踊跃应征入伍,为部队添砖加瓦、输送新鲜血液。党员和机关干部也积极到部队参观,到香山革命纪念馆和大庄科乡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爱国情怀。

  宣传抓得好,工作更要做得实。每年春节、“八一”节前夕,康庄镇都会组织召开军政座谈会,通过交流、沟通、协调,积极支持军队各项建设、解决驻地部队在军事训练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让光荣传统在共同传承中变得枝繁叶茂,鱼水深情在军地共建中变得团结紧密。

  不仅是康庄镇,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驻延部队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明确了举延庆区 之力、苦干实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依托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和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沙塘沟村,将传统文化、党建工作、烈士褒扬有机融合,打造了“红色祭扫”“清明诗会”“长城下的老兵”等品牌。同时,连续4年全覆盖,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挂光荣牌、送喜报”,并于2016年在北京市率先推出11家国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对军人免门票政策,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国现役和残疾军人。2019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再次推出“军人免费游世园”活动,惠及3.1万名现、退役军人。

  拥军优属 举措扎实落地

  在延庆,“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近年来,延庆以尽心、热心、耐心、用心全力扮演好退役军人“娘家人”的角色,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完善服务保障措施,犹如甘洌清泉,滋润着优抚对象、军属及当地驻军官兵的心田。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做到部队、军转干部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延庆始终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军转干部实际情况,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动,积极发掘匹配优质岗位,不折不扣地完成接收安置工作。近年来,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始终保持在100%,在区级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接收安置比例达100%,2016年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转业干部已超过安置人数的50%。

  据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姬中伟介绍,为全面做好军转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延庆区 通过实行以积分排序、按序选岗的阳光安置措施,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确保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军转干部来了以后,我们首先是对其档案进行审核,按照干部的军龄、职务、任职时间以及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经历、在部队的奖惩情况等进行了综合量化赋分。其次,组织军转干部参加北京市各区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统一笔试。最后,根据功绩赋分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成绩排名,按照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自主选岗。”姬中伟说。

  目前,正在区人力社保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任职的田磊,在2018年以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毕业于徐州空军学院,服役于地空导弹部队,参加过国庆阅兵保障和“蓝盾”实弹演习的钢铁军人,有朝一日会通过阳光安置政策成为一名党政机关的后勤干部,而他对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阳光安置不靠关系靠实力,我们都是根据综合成绩依次选择的工作岗位,这种做法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田磊还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也传递出了一种信号,对国家贡献越大、表现越突出,在安置时的优势也就越大,这对激励广大军队干部更好地献身国防事业,在部队历练提升也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军人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如何解决好军人子女教育问题,既是广大官兵心底的牵挂,也是军地的共同责任。

  为最大限度地解除延庆区 驻延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让官兵心无旁骛投身练兵备战,延庆区 建立了随军子女入学“沟通+协调”机制,区双拥办、教委、武装部密切合作,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按照《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组织实施工作说明》相关要求,组织驻延部队群工干事召开军人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宣讲会,以随军子女户籍所在地、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为驻延部队协调本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并统一组织现役军人子女办理资格审查及登记入学手续。四年来,共有339名随军子女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优待率达100%。

  拥政爱民 奋力谱写新曲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更深。在延庆区 全力做好双拥工作的同时,驻地部队也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特有优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延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队自2018年组建以来,一直以建设“生态延庆、富裕妫川、和谐夏都”为己任,主动作为,为打造魅力延庆而不懈奋斗。

  “延庆是首都生态涵养区,为延庆添一片绿,就是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队政委刘宏军说。

  据刘宏军介绍,近年来,驻延部队积极响应延庆“建设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号召,大力开展“一个官兵一棵树,一支部队一片林”活动,累计植树6万余株,在妫水河畔建成了200余亩的“双拥林”,为优化生态环境、美化第二故乡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而针对可能有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实际,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队也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时刻将群众的安危挂在心头。不仅及时建立了处突维稳、抢险救灾军地协作机制,将驻地实时交通路况、社情民情、气象等信息接到作战勤务指挥中心,还分门别类制订了抢险预案,组织官兵有针对性展开训练。每年汛期,轮流把部队官兵送往四海镇、千家店镇等17个乡镇驻训,与当地政府形成险情联控、灾害联防、安全联保机制,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除主动参与生态建设和地方抢险救灾以外,驻延部队还把“驻守一方沃土、守护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以头阵有我的昂扬姿态,坚持重大安保站排头。

  世园会期间,身穿迷彩的62名师团职干部和3500名兵力压到了一线,他们死盯死守、进山布控、安全警戒、站岗执勤,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吃在哨位、住在帐篷、盯在现场,战酷暑、斗蚊虫,封山林、清片区。圆满完成了包括2019北京世园会、党的十九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在内的60余次重大安保任务。

  千秋之功成,其力必在朝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军地双方的大事喜事,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双拥工作是一项长远性、系统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琦说,“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广大军民热爱延庆、建设延庆的政治热情,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延庆区改革发展稳定和部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努力谱写延庆双拥工作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