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2-01-06在密云区第二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单,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动手利用红色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在作业单上摆出学到的图形。密云区第二小学副校长王海荣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落地后,密云区第二小学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将以前的家庭作业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课堂教学+随堂作业”的教学模式。
目前,密云区第二小学的课堂教学都要融入课时作业。在密云区第二小学的英语课堂上,老师晁佳莹将听说读写等内容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以课时作业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在语文课上,面对二年级的“小豆包们”,老师赵敏岐走到学生当中逐一为他们批改作业,看到随堂作业写得正确工整的学生,贴上小贴画以示奖励。课时作业要求教师在“精”字上下功夫,根据各学科、各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从科学性、针对性、目标性、综合性、发展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数量少、质量精、有特色的作业。
密云区第二小学各学年组教师每周举办作业设计研讨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从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进行分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既满足了学习基础略为薄弱的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基础好的孩子免受“饥饿”之苦。
密云区第二小学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学完一个故事后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这个故事;英语与音乐学科的融合,一篇课文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表演等。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通过多次调研、讨论,确定布置作业时力求以“趣”为引领,“活”化内容、“活”化形式,打破原有的、传统的、固化的作业形式。作业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手写作业,可以涵盖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密云区第二小学学生廖雨霏说:“各学科都有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再把思考的过程以绘画、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特别喜欢。”
做足“减法”,回归教育初心;做好“加法”,着眼未来发展。密云区第二小学多措并举,作业“提质”有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家长普遍反映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学生的睡眠时间、课余活动、特长发展在“双减”落地后,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后,密云区第六中学摒弃“大锅饭”作业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作业形式和内容,实现了作业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密云区第六中学打破以往“满堂讲+课后练”的漫灌模式,实施“3015”课堂结构,真正把教学效能“增”上来。一节课45分钟时间,30分钟分配给教学新授,其余15分钟用来当堂巩固。课上的内容,教师要当堂“讲”,学生要当堂“学”“练”,练之后要立即“评”。正式作业要当天“收”,错误要当天“纠”,知识盲点要当天“清”。针对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要求教师灵活作业设计,改变过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重复抄写作业模式,将学科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以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力求学生理解学科意义,感受学科文化。
密云区第六中学提出“作业课程观”,备课组从课程视角、课前备作业、课中设计作业、课后精准批改作业方面,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辅导、纠错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对当天作业的设计与内容、质量和数量负责,班主任对班级当天全学科的作业总量统筹,并进行公示,年级组每周通报督查结果。为了将传统“狂轰滥炸型”作业转变为“精确指导打击型”作业,备课组每周开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教研活动,学科教师依据课标和单元学习目标,集中研讨,分工设计、精选精编作业,并要求老师做题、析题。通过“基础检测与知识应用课堂必做+拔高提升与创新迁移分层选做”的方式,实现作业布置的精准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同时,学生作业建立“复习、规范做答、检查、限时”的流程。让老师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批改和讲评,坚持二次批改,坚持当面批改等措施,保证作业人人过关。为了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收集课间碎片化时间,任课教师于课间十分钟在班门口为学生答疑解惑。
据了解,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密云区各中小学积极推动服务内容和形式全面升级,构建和完善“作业辅导+思维拓展+体能训练+第二课堂+研学实践”的作业设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能力,为学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兴趣发展平台,为学有需求的学生搭建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另外,以线上家长会的形式,号召家长在“双减”中不迷失,做好学校“双减”工作的合作“同盟者”,不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和签字。同时要求老师全面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在“双减”中不减责任,不减质量,通过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反哺学生,使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