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兴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14近日,大兴区教委校外办和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联合召开北京市“双减”专项课题——大兴区课后服务供给情况调查研究启动会。
课题证书
2017年3月,“课后服务”指导意见出台后,大兴区率先探索“课后服务”,受到家长的好评,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报道。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北京市实施升级版的“课后服务”,大兴区各学校都在原有基础上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了。
2022年1月,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立项北京市“双减”专项课题——大兴区课后服务供给情况调查研究,并将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各学校增进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列为部门重点工作。
课题研究启动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参会人员有区校相关领导、区校研究核心成员,共计300余人。主会场参会人员有: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党委书记、执行校长申军红,区教委校外办主任杜万杰、老师左月,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书明、课程中心主任于海荣及三位组长;分会场参会人员有:83所学校的校长、课后服务工作负责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教师进修学校王书明副校长主持本次启动会。
北师大大兴附小展示视频短片
北师大大兴附小展示视频短片截图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课后服务供给丰富,学生获得感强,该校去年提交的课后服务典型案例曾被大兴区推荐作全市交流。启动会上,播放了该校以《小兴趣 大未来》为主题的课后服务视频短片。该短片构思精巧,从学生、教师、管理者三个视角,介绍了课后答疑、体育、艺术、科技、社区公益课程、综合兴趣拓展及托管服务的供给与实施情况,展现出学校立足于学生需求,兼顾学生个性发展,不断探索课后服务供给的行动。
课题负责人课程中心教研员贺争光老师从研究的背景、组织、目标、内容、思路、安排、重点、成果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工作计划,解读了研究的核心概念,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查研究引导各学校优化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设计、课程化实施和课程化管理,全面提升大兴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工作思路。
区教委校外办杜万杰主任指出,大兴区各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不足。以课题研究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很有意义和价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参加市级课题研究中要重点关注课后服务的内容供给、制度完善、工作特色建设、工作宣传推广等方面,实现课后服务效能最大化,确保课后服务从有到好、从好到优,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获;并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工作量安排,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资绩效,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党委书记、执行校长申军红提出,大兴区课后服务现状良好,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品质化、品牌化,行政推动与专业助力有机融合的工作思路是一种机制创新。希望课程中心与教委校外办密切合作,和各学校利用市级专项课题,以科研为引领,以课题为抓手,增强思想重视,完善执行细节,注重科研过程,加强团队建设,支持配合好课题组工作,优化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常态化研究,注意梳理和积累相关成果、典型案例。
大兴区将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区校协同引领,各学校准确理解政策加强整体规划用好课程权力,丰富供给内容健全运行机制,增强育人合力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兴教时讯)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