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未成年人教育

通州区:放飞青春梦想,西集镇开展风筝制作非遗文化活动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2-04-21
  风筝,又称“纸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设计、造型、扎糊、绘画、放飞等各个方面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在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衍生出了独特的“风筝文化”。
  风筝文化节
  为弘扬非遗文化,在学生心中厚植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基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近日,西集镇郎府小学举办首届“风筝文化节”活动。
  绘画作品展示
  老师运用图文并茂的PPT向同学们介绍风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教授风筝的制作方法。同学们精心准备,利用水彩笔绘制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海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还和家长一起手工制作风筝,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出“冰墩墩”和“雪容融”,将冬奥吉祥物与非遗结合,发扬冬奥精神,续写冬奥故事,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宣传展板处悬挂风筝作品

  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

  在操场上放飞风筝
  董子涵同学说:“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体验到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乐趣。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次‘风筝节’的活动。”
  风筝制作活动
  为精准救助困难群众,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明峰社工事务所在王庄村开展“弘扬华夏文明,传承非遗文化”风筝制作活动。
  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老师详细介绍了风筝的历史来源、文化故事和寓意,讲授风筝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鼓励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风筝的图案进行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憧憬。
  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绘制精美的图案,小心翼翼地扎杆、绑绳、加上彩带作尾巴
  听完老师的讲解,小朋友们跃跃欲试,纷纷动起手来。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绘制精美的图案,小心翼翼地扎杆、绑绳,最后加上彩带作尾巴。在家长的帮助下,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跃然眼前。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风筝,孩子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
  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也深刻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责任编辑:冯帅)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