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未成年人教育

通州区西集镇开展“知通州历史 品绍棠文学”主题活动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8-08-16

  博物馆内,西集小文人排着队,秩序井然。他们跟在讲解员身后,认真的观看着每一件展出文物;有的小文人将脸靠近橱窗,想尽量看清展品的每个细节。

  近日,西集小文人先后来到通州区博物馆和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文库参观,学习大运河的悠久历史,了解刘绍棠先生生平及作品。

  访古迹探馆藏 四合院内看通州历史
  通州区博物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两进四合套院。西集小文人一起走进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曾经繁华的漕运码头,观看了“通州历史沿革”和“运河文化”两大主题展览。

  “通州之名,取自‘漕运通济’之意。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国家的黄金水道。通州作为大运河北端一座重要的漕运仓储大码头,坊间流传的‘飘来的北京城’,在通州也得到了最好的注解:通州——通天下之州也。”讲解员为小文人介绍了通州自置县以来的历史沿革,表述了通州漕运史启于秦汉,兴于元、明、清的古代辉煌,并结合历史,讲解了通州人崇尚文明,辛勤耕耘的奋斗精神。

  小文人盯着运河出土的大铁锚、墓志铭,以及次渠宝光寺铜钟等文物,听得入神。有的则使用拍照或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内容。

  讲解完成后,小文人就通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相关问题,对讲解员进行了提问。小文人朱雨晨告诉记者,“通州春秋”展馆留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展馆由古代通州、通州烽火、当代通州三部分组成,通过讲解员的讲解、阅读文献资料,让我了解了更多有关通州的历史。”朱雨晨说。

  读著作听生平 绍棠作品中品运河文化
  “刘绍棠文学生涯40载,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刘绍棠先生的部分手稿。”在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文库内,讲解员介绍着绍棠先生的生平。

  “老师,绍棠先生是从几岁开始写文章的呢”、“刘绍棠先生最后一部作品是什么”、“老师,是谁给绍棠先生封的‘神童’称号呀”……在刘绍棠文库内,小文人穿过一排排陈列橱窗,听着老师的讲解,认真观看着绍棠先生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等文学资料,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些小文人手里拿着本和笔,不时记录下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并与身边的小伙伴低声交流。

  “参加第一期小文人活动时,有老师带着我们阅读了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蒲柳人家》中的选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绍棠先生的作品。”今年8岁的小文人侯成研告诉记者,通过今天的活动,他对刘绍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刘绍棠先生在经历一些困难后,40岁的时候才重新获得发表作品的机会。 

  “讲解员老师说,刘绍棠先生在生病的时候华坚持写作,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小文人唐佳權说。

  据了解,此次参观活动是西集小文人文化旅程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参观,一方面带领小文人了解家乡历史、认识家乡名人、知晓家乡文化,进行爱家乡教育;另一方面,结合前两期活动中相关培训的内容,鼓励小文人在参观后主动提问,以提高孩子们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综合素质。

  活动结束后,小文人们还会针对今天的活动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这一上午的所见、所得和所感。

(责任编辑:吴思)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