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11-08通州区玉桥街道办事处开展“四位一体”护环境活动。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开展“小小街巷长”活动。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社教部“说出我的榜样”活动。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开展“传承红色经典 铸就志愿精神”活动。
朝阳区文明办开展“传统文化成长营”活动。
延庆区香水园街道开展“冬奥世园体验馆”项目。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开展“护航成长”项目。
东城区教委开展“心理健康大数据”项目。
石景山区少工委“红领巾志愿者联盟”项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2018年以来,首都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各区、各系统、各单位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探索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新手段,涌现许多新做法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总结、交流和宣传创新做法及成功经验,首都文明办自2018年9月起,广泛开展2018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到86个创新案例。经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说出我的榜样”等15个创新优秀案例和“访红色基地 育爱国情怀”等15个创新优秀案例提名。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201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优秀案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主题突出。各单位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组织开展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活动;二是社会面广。参与活动的领域包括教育、共青团、妇联,同时还有文化、科技、卫生、农村、文物、文化执法、残联、公园管理等部门,体现了社会单位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与关心;三是立足基层。基层社区、学校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所推出的先进典型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可学习,可借鉴,能推广。
创新优秀案例
说出我的榜样
创新单位: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社教部
2017年以来,宋庆龄故居志愿者联合会启动“小手拉大手——说出我的榜样故事”主题活动,邀请“北京榜样”与少年儿童共同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倾听榜样事迹,说出榜样故事,学习榜样精神,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动力,使他们从小“心有榜样,行有方向”,从宋庆龄和老一辈革命家及“北京榜样”的人生中受到启发,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为将来成长为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活动为未来的“北京榜样”搭建了“苗圃”,在广大未成年人中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护苗行动
创新单位:北京市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互联护苗2018”为主题,指导属地网络平台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从不同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互联网法律法规、上网安全技能等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在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传播网上正能量,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小小街巷长
创新单位: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
“我是小小街巷长”活动是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整合辖区资源,结合“街巷治理”城市治理工作的创新实践,针对辖区青少年推出的打卡式寒暑假特色实践活动。活动自2017年7月成功推出第一期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活动从青少年每天生活的街巷环境为背景,融合设计为老实践、垃圾分类、跳蚤市场等各类线上线下体验式活动,先后有近百名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培养了未成年人爱北京、建北京的“主公翁”意识和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对社区社会治理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儿童的环保艺术
创新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
自2016年起,“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将环保公益行动与儿童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说环保、唱环保、跳环保、画环保等多样的活动方式,涵盖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孩子们讲述自己身边的环保故事,引导少年儿童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践行节约、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3年来,艺术节共组织环保儿童剧展演30余场,征集参赛节目1000余个,惠民演出走进本市50余个社区,参与人数近万人。
护航成长
创新单位: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护航成长”项目围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开展互动学习我最行、安全歌曲我来唱、安全体验智参与等活动,组织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重点培养3-12岁儿童家庭提升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融入儿童日常生活,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安全知识牢记于心,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和儿童安全意识。截至目前,开展54场安全课堂现场授课活动,为近5000名孩子及家长传授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走进50余所幼儿园开展日常的儿童安全教育。
“四位一体”护环境
创新单位:通州区玉桥街道办事处
玉桥街道把“等灯”服务延伸到辖区内各校园周边主要交通路口,用志愿引导模式解决校园周边交通秩序问题。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玉桥中小学成立家长志愿者组织工作方案》,明确了家长志愿者上岗维护的时间、地点、岗位、人数,目前志愿者已达1000余人,实现了辖区中小学生服务面全覆盖,为本辖区学校师生营造安全的学校环境。
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
创新单位:北京市红领巾通讯社
为更好地创建“网上少先队”宣传平台,红通社在微信公众平台集中发布少先队员的“心里话”,通过网络传递少先队员的心声。活动通过一封信、一幅画、一段微视频等多种形式,面向北京市各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征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活动作品。少先队员们用朴实的语言、稚嫩的画笔,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向习爷爷表达着自己的心里话,将自己的志向和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活动参与人数达5.4万余人,共收到留言、信件、绘画及视频作品4000多个。
心理健康大数据
创新单位: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东城区教委不断创新尝试借助数据分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数据分析,通过探索与实践,率先推出独具特色的“六个一”工作体系,即:一项搭载于云端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档平台、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大数据监控及预警服务、一系列全面精准的综合报告及专业解读、一项针对不同岗位教师开展的心理骨干专业培训、一项着眼于学校和学生差异,有效提升预警准确性的区域模型校正机制、一间理念先进、满足数据互联的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教室。对学生多维度成长的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家庭公约
创新单位:门头沟区社区学院
为继承和发展传统家训、家规,门头沟区社区学院通过制定和运用《家庭公约》,围绕未成年人在孝敬父母、生活学习习惯、诚实守信等方面,探索利用家庭公约对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引导、监督实施、总结反思,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合力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目前,社区学院有11所实验学校和幼儿园,近50个实验班, 共有1300余名学生和家庭受益。
法治情景剧大赛
创新单位:共青团大兴区委
大兴团区委在广大青少年中举办法治情景剧大赛,引导青少年进行法治情景剧、小品创作,结合当下关注的“校园欺凌”“网络诈骗”“青少年网瘾”“毒品犯罪”等法治热点,通过表演类趣味性的法制宣传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法治的浓厚兴趣,提升全区青少年普法参与度和法治意识。
冬奥世园体验馆
创新单位:延庆区香水园街道
延庆区香水园街道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冬奥世园体验馆,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推动辖区中小学生和家长服从服务盛会大局,投身投入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共同把延庆打造成“冬奥冰雪之城”和“北方园艺之都”。
红领巾志愿者联盟
创新单位:石景山区少工委
石景山区少工委于2017年正式成立了区“红领巾志愿者联盟”,创建“红领巾志愿社区”,开展“冬奥会红领巾志愿行动”,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队员在家长或成人志愿者的带领下,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走进红色景点、敬老院、纪念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社会、收获成长。
红十字志愿服务
创新单位:北京市第十中学
北京市第十中学坚持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组织校红十字会员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投身到社会的公益活动中。30年来持续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爱心义卖活动,用筹得的爱心善款购买物资走访慰问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和困难家庭。每年学校还会选派优秀红十字会员代表赴云南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群众发放红十字急救包并讲解红十字急救知识及技能,培养了学生关爱帮助他人的思想情操和人道主义精神,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传统文化成长营
创新单位:朝阳区文明办
“青少年传统文化成长营”活动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区建设,通过组织未成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美德,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引导他们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有志向、有梦想、爱祖国的新时代好少年。
传承红色经典 铸就志愿精神
创新单位:北京市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为充分展现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精髓,自2016年起,公园与北京十五中已连续开展“红色梦·慈悲庵革命史迹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从每年3月开始持续至6月,每周六上午9点至11点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小讲解员们还将红色文化带到班级、带到校园、带到社会,使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播与弘扬。三年来,参加活动的小志愿者人数约150人,累计服务时长为16128小时,服务游客3万余人。
创新优秀案例提名
访红色基地 育爱国情怀
创新单位:西城区关工委
西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名人故居以及博物馆就达百余处。自2017年暑假开始,西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西城区文明办,利用清明节、双休日以及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游系列活动,了解身边的革命遗址、名人故居都曾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记载和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活动的事迹。累计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近千人次。
红领巾成长营
创新单位:东城区龙潭街道工委
龙潭街道依托地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CC社区青年汇”、社区妇儿之家等资源,自2016年暑假起,街道以“假期欢乐行,健康成长营”为主题,在左安漪园和左安浦园社区连续开展了5期红领巾成长营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办主题课程300场,吸引9000余未成年人参与活动。
“遛弯儿”计划
创新单位:通州区北苑街道办事处
北苑街道自2017年8月启动“遛弯儿计划”,以“遛弯儿捡拾+劝导发声”为模式,巧做“四则运算”, 整合社区志愿者和志愿家庭力量,开展遛弯儿捡拾活动,发起“烟头不落地”宣言,用趣味公益的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吸引了500余个志愿家庭参与1400次,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打造了全民“随手公益 随时公益 随处公益”的文明氛围。
快乐同行 合谐校园
创新单位:海淀区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
海淀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开展的“快乐同行,和谐校园”心理团体社工服务项目,定期委派社工进校园,以社工+志愿者、专业督导监督模式为依托,运用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策划小组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在校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最终达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项目覆盖小学三至六年级所有学生,每周固定开展一个班级的小组活动。
红色基因代代传
创新单位: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在培育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过程中,利用地域资源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开展“大手拉小手 党建带队建”活动,聘请红色教育辅导员走进校园,定期为少先队员们带来红色知识讲座,少先队员们通过聆听红色事迹、红色故事,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潜移默化地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心中。
心理健康辅导站
创新单位:门头沟区法院
门头沟区法院拓展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的范围、形式,在刑事审判中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为抓手,加强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干预力度,形成法官初步诊断、心理咨询师深入矫治的新模式,提升了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心理品质。2018年以来,辅导站工作人员到各社区及中小学校开展讲座11次,为在案件当事人及在校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14次。
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单位:房山区大安山乡大安山中心校
学校根据环境资源,建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种植实践基地,把教育的视线投向了土地与自然,给同学们一次次亲近土地的机会。学生们在参加校内外的基地种植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农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懂得感恩的思想感情。
我是小小兵
创新单位:昌平区南口镇小学
近三年来,南口镇小学坚持国防教育与革命教育相结合,坚持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坚持国防教育与校内外活动相结合,以规范行为、培养品德为目的,以课堂为阵地,以军训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少年当自强”“我是小小兵”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得学生把人民军人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好传统延续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17年南口镇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接力“雷锋约定”
创新单位: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
平谷区90岁高龄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李云合老人已在庙山路志愿植树、护路18载,而庙山路只位于山东庄中心小学东侧的200米处。为了学习身边的老模范,培养队员志愿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也为了从老人的手里接过志愿服务的旗帜,让雷锋精神在队员当中延续,山东庄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接力雷锋约定”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绘本领读者
创新单位: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
为了让孩子从小爱阅读,培养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启动“绘本领读者”项目,融通社区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推进社区绘本领读与学生校外实践相结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各类基础教育资源,以绘本领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2017年,经过集中培训和实践,顺义三中、仁和中学组建了104名中学生领读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的儿童领读绘本。
关爱心灵的彩虹
创新单位: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区教科研中心为家庭儿童搭建心理生态成长系统,架起未成年人心灵关爱的彩虹,形成社区内的良好育人氛围,组建心理团队为全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6年来,共接纳各校转介来的问题学生两千余人次,共培育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持证教师50余名,为全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30000余场,创下了怀柔区自德育室成立后学生恶性事件发生零记录。
葡萄文化滋养美丽少年
创新单位: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
学校从种植葡萄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炼出“葡萄树教育”是活力的教育、美丽的教育、丰饶的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写葡萄、画葡萄、讲葡萄、唱葡萄,让学校的葡萄树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内心,在其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学会做人,学会成长,培养出美丽、灵动的阳光少年。
寻找长城传说
创新单位:延庆区八达岭中心小学
学校为更好地发挥传承基地作用,使八达岭长城传说的文化魅力和生命力得到更加有效地传承,2016年开始,每个暑假,八达岭中心小学都会与延庆区文化馆合作,开展以“寻找长城传说”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每年8月份八达岭中心小学都组织学生到北京河北等周边长城寻找长城传说。每年都特邀市级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栩栩如生的长城故事,让学生们理解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是生命的记录,更是历史的见证。
净化网络 助力成长
创新单位: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执法四队
自2017年至今,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四队本着“封到位、打到位、清到位、曝到位”的原则,积极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各项网络文化领域整治工作,针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网络游戏领域出动执法检查10000余次,处罚案件175起,责令网站清理违规及有害信息100万余条,查禁游戏、出版物、动漫、音乐等有害文化产品2000余种。严厉惩处违法违规网站,扫除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垃圾,切实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未成年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小记者vs奥运达人
创新单位:北京奥运博物馆
北京奥运博物馆秉承奥运精神薪火相传的理念,通过新京报小记者团参观与采访相结合的形式,为关爱青少年成长搭建了青少年英才与奥运精英互动交流的平台。小记者通过与奥运达人分享故事与采访互动的形式讲述奥运故事,活动结束后奥运达人将北京奥运祥云火炬传递到小记者的手中,寓意着积极向上的奥运精神通过薪火相传,永恒不朽,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到体育无穷的魅力,感受“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11/08/content_294314.htm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