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19-12-05因学业压力过重造成抑郁、因过度减肥造成厌食症、因家庭关系破裂造成心理阴影……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疏通,便可能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长远影响。
北京市通州区始终将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摆在突出位置,紧密围绕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开展工作,通州区妇联等相关单位将建立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健康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各项公益服务、救助制度、福利政策相衔接的普惠型儿童服务体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近年来,通州区针对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广泛开展工作,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融·未来”主题心理服务项目、将心理健康服务送到“儿童之家”等,积极构建“辅导站-学校-家庭-社会”的四级防护体系,努力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安全、温馨、有爱的环境,让阳光之花在未成年人心中绽放。
心理健康辅导站成立4年 汇专业力量开展心理辅导
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于2015年揭牌成立,是一个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性、长期性、公益性的服务机构。辅导站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立足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与支持、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
辅导站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设有办公接待室、心理测量室、团体活动室、多功能室、心理辅导室六大功能室,配备了专业书籍、办公桌椅、音乐放松椅、沙盘沙具、团辅器材、热线电话、艺术治疗器材、网络测评系统等专业设施,为辅导站开展讲座培训、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评等服务提供专业化的设备支持。
辅导站有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健全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队伍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辅导站内部管理人员,由研修中心德育部主任和4名心理教研员组成,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受训背景;二是由学校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等组成的心理志愿者队伍,现有志愿者56名,主要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公益宣传三个方面工作;三是督导师和培训师队伍,辅导站聘请市级心理专家作为督导师和培训师,提供专业培训、案例督导等支持。
辅导站定期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服务。截至2019年9月,已开展大型活动34项,进学校服务23次,为学生讲座12场,家长讲座5场,共对6000余人次学生及家长提供辅导服务。其中,“阳光心态,科学迎考”考前辅导进校园活动深受学校师生欢迎,已成为辅导站品牌活动;辅导站走进社区,指导96个社区心理辅导室建设,为社区心理辅导员进行两期六场“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甄别与对策”培训;辅导站走进运河文化广场、万达广场开展“心灵阳光”公益宣传服务活动,为百姓分发宣传折页、开展户外拓展游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答疑解惑。同时,线上志愿者们还受邀走进通州广播电台、通州电视台做中高考访谈及讲座,通过区教委“家长课堂”微信公众号为家长开设“升学过渡”“青春期心理”等专题的“微讲堂”,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
历经近五年的探索实践,辅导站工作得到了各方肯定,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五星级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在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被评为“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单位”。辅导站现已成为展示通州区精神文明的窗口,美国、日本等国专家曾莅临指导,同时也吸引了20余个省市、区县的领导和老师参观学习。
面对家长开展公益咨询 传播科学养育教育理念
望子成龙心切,强迫孩子过早报班学习;过分溺爱娇惯,无法忍受孩子经历挫折;重分数轻能力,重身体轻心理等情况是当下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容易走向的“误区”,常常“好心办坏事儿”。
对此,通州区妇联等相关单位结合通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以及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设计出一系列以家长和孩子为主要服务对象,改善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的服务项目。这些项目以顺应孩子自然生长规律,尊重生命节律,引导父母家庭教育知行合一为主导方向,以预先教育为主偏离矫治为辅,通过传播科学养育教育理念,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拓宽空间。
在通州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区妇联以“融·未来”为主题,在社区、学校开展了500余小时一对一咨询服务,对二代、三代家长开展心理沙龙和讲座活动,项目总体受益家庭约2500余个,受益群众7500人,群众满意率高达98%。2019年通州区妇联又利用“儿童之家”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服务送到远离城区的10余个“儿童之家”,共计850个儿童及其家庭接受了一对一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项目总体受益家庭约2000个,受益群众6000人,群众满意度高达99%以上。
在公益咨询中,几个极端个案更凸显了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例如,一名17岁厌食症少女,每日只吃早餐,严控食量,如果她发现自己体重增加了0.1公斤,第二天马上中断进食,并声称“体重增加一点点我就觉得生不如死……”,经心理咨询师评估,建议其父母带孩子到北医六院进行住院治疗,其问题的严重情况已超出父母的想象;另一名高二休学在家的女中学生妈妈,得知通州区妇联可以网上预约心理咨询后,满脸泪水地来到咨询室,对咨询师说:“女儿高中考入重点中学,目前休学在家2年了,每日恍恍惚惚,从休学初期到北医六院诊断的中度抑郁,目前已转化为双项情感障碍,每日不能出门……”,通州区妇联工作人员与专家一同到其家中进行探访,向家长和孩子深入了解情况,并为其制定了一套咨询方案。
咨询服务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和紧张,让家长和孩子直面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及家庭和谐。“问题家长”影响孩子专家建议治标先治本在通州区开展的大量围绕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中,暴露出一些家庭问题,很多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其实在他们的家长身上都能找到根源。如:年轻父母无法真正承担父母角色,祖父母成为隐形替代型父母,过度溺爱使孩子自我能力受限制。孩子内心无力,年轻父母也无法拥有自己作为家庭核心的管理者和创造者的身份;父母对孩子过度要求和期待,孩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实自我,迎合父母的心愿,等到青春期或更晚一些时候,之前被压抑的内心力量开始复活,使家庭充满矛盾和对抗。另一类型的孩子被严重压抑后,出现自残现象,影响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父母自己曾经在成长中的未疗愈的创伤,会在家庭情感互动中直接给家人带来影响,一些施暴方受访者提到童年时父亲或母亲采取专制型抚养方式、父母之间发生家庭暴力行为,这些童年经历影响了行为人后来的家庭关系处理方式,展现出了高于平均人的攻击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应同时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甚至家长要优先于孩子接受辅导。只有家长先“康复”了,才能给家庭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有时孩子甚至可以“不治而愈”。
辅导站、学校、家庭、社会,在守护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通州区积极为未成年人构建这样的“四级防护体系”,让未成年人心中阳光“常驻”。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