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12-08私搭乱建、无序停车的胡同乱象逐渐消失了。青砖灰瓦、信鸽盘旋的北京味儿回来了。东城区不断加大力度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批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丽街巷出现在市民身边,苏州胡同就是这些街巷中的一员,为胡同内的居民平添一抹亮色,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2020年,根据街区更新要求,对苏州胡同周边重点点位进行精细化整治,提升美化道路周边环境,加强公共空间利用率,增加附近居民的休憩空间,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街巷名片
苏州胡同西起崇内大街,东至邮通街,北临长安街,南临北京站,全长536米,涉及分支胡同共计7条。因地处长安街以南及北京站周边,加之历史原因,胡同环境整体水平较差,居民反映强烈。
图:苏州胡同现状
2015年,东城区启动对苏州胡同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着力强化软件管理服务,切实解决苏州胡同长期以来存在的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环境秩序、交通停车等重点问题。
探索管理新模式 五位一体治乱象
为破解管理难题,建国门街道在苏州胡同试点推行胡同管理“五位一体”的新模式——“街居主导,商户自律,物业管理,执法保障,居民监督”。即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方资源统领全局;成立居民、商户自律自管会,签订承诺书,履行共同责任,维护好胡同环境;引入物业公司,推行平房区物业化管理;城管、公安、食药、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现全方位覆盖;发挥居民监督作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
图:社区工作者正在入户走访
作为胡同管理新路径之一的物业管理,将由物业管理公司加强对胡同的巡查管理,及时制止违法、违章行为,确保胡同无私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垃圾渣土,机动车文明有序停放,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图:苏州片区召开停车管理议事会
社区还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制度,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密封装袋后,每日定时定点集中回收,避免堆放和转运途中产生二次污染。
听取民情汇民意 保留胡同北京味
近年来,东城区城管委、建国门街道等多部门集中整治了苏州胡同“开墙打洞”等违法建设,并在整治违建的同时对胡同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整治工作制定了细致详尽的施工方案。
社区按照“一店一牌”的标准,规范了苏州胡同沿线门店的户外牌匾广告,拆除了陈旧牌匾、广告牌,制作更换为统一标准的牌匾。牌匾统一风格,安装牢固,避免安全隐患。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不断听取民情、汇集民意,邀请居民、商户与工作领导小组面对面交流,反复推敲每一个设计细节,力求完美。本着“坚持传承传统风貌、保持历史特色”的胡同保护原则,保留胡同北京味儿,在胡同东口设立景观墙, 清洗粉饰胡同两侧墙面,平整胡同路面545米,设立宣传栏32块,为居民建起3个休闲文化区,安置了轨道棋、乒乓球台、篮球架等文体设施,建立两处自行车引导区,并为居民“挤”出两片停车专用区域。
多方合力促整治 胡同环境获提升
图:位于苏州胡同西口的立体停车场
为彻底解决胡同停车乱象,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享受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由城管委协调,街道聘请了停车管理公司规划和研究苏州片区内的停车方案。
在停车治理的过程中,不乏有对此项工作和政策不理解的居民。面对抵触情绪强烈的居民。街道和社区组织多次居民、车主的见面会,遇到个别情绪激烈的车主,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做工作。做到面对面、一对一的解决问题。
平房区物业协助社区做好胡同的保洁、绿化等工作。小巷管家通过日常巡逻,将发现的问题向社区、平房区物业反映,获取及时的处置。胡同整治工作也获得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周边居民克服了施工期间出行不便、生活有影响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主动支持街道、社区工作,并自发地美化楼门院及胡同卫生死角。“爱绿护绿志愿队”利用空余时间为小花坛除草、浇水,对胡同的各个角落进行长期维护。
(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