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密云区:惠民富民 擦亮幸福底色

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07

  美丽乡村污水治理及供水改造工程,让百姓生活更便利。“煤改电”工程降低烧煤产生的污染,居住更温暖。密云区持续推进就业扶持,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手中。不老屯镇不断壮大林下食用菌产业。 乡村绿化出成效,阁老峪村换新颜。大树洼南梁村雨后云景。“惠民”,是最动人的乐章;“幸福”,是最真实的感受。

  9462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越过低收入线,31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高质量完成“脱低”任务;2020年11月11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订深度融合统筹共建密云区医院协议。如今,密云区医院已经获批三级医院,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在2020年全市“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中,密云区位居全市第二……今日密云,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给密云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接诉即办 为民解忧

  “我今年82岁了,岁数大了上下楼都不方便,加装电梯以后,上下楼方便多了,社区党支部办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家住鼓楼街道宾阳西里小区的郭志旺说。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是市、区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党史学习教育很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围绕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通过聚焦群众的关切热点和突出问题,密云区动员各单位各部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落实,充分发挥“接诉即办”作为主渠道、主抓手的突出作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坐落于密云区西南部的西田各庄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少村庄俨然变成一幅“洁、绿、畅、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村里的路面整洁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大家居住的越来越好。”西田各庄镇西山村村民王连杰说。

  曾几何时,农村如厕是个大难题。“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土厕所”卫生堪忧。现如今,密云区以“厕所革命”为总抓手,启动全区589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工程;农村卫生户厕累积完成改造13547户,覆盖率已达98.41%。

  “煤改电”改造工程不仅是改善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环保工程,同时也是提高农村地区住户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

  随着“煤改电”用户量不断增大,密云区迅速成立区“煤改电”监督服务调度中心,将相关取暖设备的所有厂家、不同品牌型号的“煤改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管理,远程监控、动态报警、信息化手段多渠道收集故障信息。在取暖设备上,设计人员还为老年人精心设置了“一键报修”按钮,只要按下按钮,远程云平台就会收到设备报警信号。

  截至2021年,密云区共完成取暖煤改清洁能源的村235个约8.3万户。今年,密云区还将完成33个村的煤改电任务,让更多的村民享受这项惠民工程。

  民生实事内容各有侧重,有的是兜保障之“底”,如提高特困群体生活补助标准;有的是救民生之“急”,如实施“公厕革命”让“方便”不再难;有的是筑公共服务之“基”,件件落到实处,为民解忧。

  关键小事 精细治理

  高质量城市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而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就是密云以高质量城市治理建设和谐宜居之城的两个“关键小事”。

  自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密云区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包片督导检查制度,对包干镇街进行“四不两直”检查,同时探索创建“三个一”工作法(每周一次拉练检查、每周一次通报点评、每周一次排名曝光)。密云全区上下积极响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成效有目共睹,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时尚”。

  像往常一样,太师屯镇后南台村村民王玉珍做饭的时候,随手就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了,这已成为村里每家每户的习惯。后南台村已全面实现村民定时定点自主投放,还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垃圾分类示范村。

  “刚开始有的居民不理解、嫌麻烦,‘二次分拣’的压力也比较大。现在绝大多数居民都能自觉分类,需要‘二次分拣’的情况也越来越少。”柏林山水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说道。

  如今,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达到95%,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6%。

  与城市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有关的,同样还包括物业管理。为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密云区努力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在多个老旧小区开展“准物业”模式试点,推广“红色物业”,切实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米”难题。全区物业收费率、业主满意率分别达到80%、85%。

  生态产业 助民增收

  如何让绿水青山转换成为金山银山,密云区在不断探索。利用好密云的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做好生态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密云区引导各镇、村积极盘活土地、闲置用房等资源,发展高端休闲旅游业、乡村民宿旅游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

  在大城子镇南沟村,朴素、雅致的民居连成一排。依偎在山峦叠翠中,房屋采用了木椽、石头材料,古朴又不失典雅,每座小院都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无不让人感到与大自然的亲近。这是大城子镇南沟村积极盘活闲置农宅,并与北京公交集团结对共建,打造的“南山乡居”精品民宿。

  “南山乡居”精品民宿不仅创造农民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将南沟村作为集团的党建及企业文化宣传基地,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到南沟村开展共建活动,使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

  不仅如此,甘薯、黑木耳、原味一号西红柿、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业奏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目前,全区共有蔬菜生产专业镇1个,专业村25个,果蔬种植形成了“一棚一品、一村一品”格局,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9年,不老屯镇大窝铺村种植15亩赤松茸,壮大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收获期日产达2000-3000斤。种植成功后,我区加大赤松茸的推广种植,不仅大窝铺村增加种植面积,还在不老屯镇白土沟村和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推广种植赤松茸,并为种植户提供冷库和加工设备,提升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能力。

  2020年年底,全区33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总收入为9669.4万元,其中有169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这些绿色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保障就业 奔向幸福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密云区持续推进就业扶持,一方面是加强与朝阳区对接,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有外出就业意愿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累计输出农村地区劳动力5398人。另一方面,开发水源区网格化管理岗等公益性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转移就业,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2929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形成区直帮扶、企业对接,拓宽了农民更多就业渠道。

  太师屯镇后八家庄村42名村民通过区相关政策扶持当上了保水网格员,村民刁小荣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也是通过城市公共服务岗位到市里当上了环卫工。

  “在家附近工作,不仅能照顾家,还能有收入。”刁小荣知足地说。

  好生态,让密云人民吃上“绿色饭”,让密云人民安居乐业,密云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好2021年全区30件重要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风景是“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书写着密云民生发展的新篇章,密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