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07午后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成群的水鸟,挥舞着翅膀腾空而起,泛起的水花,犹如掉落的珍珠,晶莹剔透。现在带您参观的是,密云水库有没有见到水库旁森林里穿着红色工作服的人他们在干嘛呢?
他们是密云水库管理处的管护员,正在水库周边做森林防火工作,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密云水库最美的风光。
一年来,这些水务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因为他们的尽职坚守,为“无价之宝”筑起了生态保护的安全屏障 。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密云水库第一代林业人耪地、育苗、种树,把密云水库周边的荒山变成了绿洲。如今的山林植有林木近400万株,密云水库周边5.6万亩的水源涵养林和库滨带已成为守护密云水库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密云水库水务人,开荒种树,为密云水库构筑起第一道生态屏障,还加大了防火、禁猎力度,保障了周边居民的安全。
每年春耕时节、清明节、杨柳絮高发期及春节等重要节假日都极大考验着林业防火工作,密云水库管理处林业管理所的全体管护员用坚守与奉献,经受住了这项考验。
“保证水源涵养林安全既是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的前提,也是实现水库周边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不能有一丝松懈。”
林业管理所所长宋秀瑜说道。除此之外,在禁猎区联合属地森林公安查处非法捕猎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多年来,密云水库水务人,大力推进湿地恢复与建设,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提升。密云水库湿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密云水库已成为候鸟过境北京的重要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截至目前,已经掌握库区周边共有植物410多种、陆生动物及昆虫120多种、鸟类180多种(含过境候鸟)。林区里时常出现结伴而行的野猪、悠然散步的野兔,这里恰似原生态的“动物王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保护,加强密云水库湿地保护、水源涵养林管护,促进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密云水库管理处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我刚参加工作时,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用传统单一的防治方式灭虫,短短几年过去,现在我们则采取更生态的方法,通过喷洒有机认证的生物制剂、放置生态诱捕器、黑光灯、释放天敌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密云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李春喜在全处干部大会上说。“以虫治虫”“物理防虫”的综合防治方法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既保护了传统的生态链,也保证了水源安全和林木安全,为水源涵养林发挥生态服务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经营到管理,再到如今巩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密云水库一代又一代林业人,上下求索,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历久弥新。
今年,密云水库管理处积极开展了“密云水库几种典型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和应用”实验,不断发挥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防洪减灾、改善和净化水质、减少泥沙、固碳释氧,调节区域小气候以及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功能。
在林业岗位上工作了40年的史家福副所长说:“过去我们只需要管理好林木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关注林木还要关注林下植被,这些都是构成完整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红外相机,去年,密云水库管理处将20台红外相机放入林区,以便更好地观测林区内动物的活动轨迹。
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今年,管理处引进了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管护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观测到有害生物防治情况,为解决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硬件保障。
无人机飞行器,在清明节期间,管护人员还通过遥控无人机飞行器开展林区巡查工作, 能第一时间发现焚香祭祀等野外非法用火行为,大大提高了防火巡查效率与范围。
成立鸟类观测小组,密云水库管理成立了鸟类观测小组,通过观测库区鸟类的活动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今年7月,在白河主坝附近首次发现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三宝鸟及其幼鸟。鸟类观测小组还多次救治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保护动物,并联合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库区开展野生动物放归活动。
密云水库管理处还将继续通过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的林业管护模式,努力提升水源涵养林管护和湿地保护成效,打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