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东城新增多处充电桩、便民车棚 养成文明停车好习惯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09

  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包括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在内的七种消防违规行为,最高将面临1万元的处罚。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方便居民出行。东城区各街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充电难题,让电动车“不上楼”“不入户”,也能安全地充上电,在辖区筑起一道有力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新增电动车充电桩

  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龙潭街道在辖区内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装改造工作,目前,左安浦园、板厂南里等社区的电动车充电设施已经加装完成。

  本次安装的电动车充电桩选用集中停放点供电系统,具有专业、集中、智能的特点,使用时先插入电动车充电器插头,按照操作说明逐步扫码、认证,即可顺利为电动车充电。

  板厂南里社区的充电装置集中在9号楼南侧的车棚内,根据车辆大小不同,车棚内划分了对应的功能分区,可满足不同车辆的停放和充电需求。同时,为保障车辆停放安全,街道和社区协调物业为充电棚加装了监控和门禁设备,各项设备已完成调试,8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

  除板厂南里社区外,左安浦园社区的电动车充电棚也于日前顺利完成建设、有序投入使用。据了解,左安浦园社区加装的电动车充电桩主要分布在2号楼前,充电桩共3组,每组可同时为5辆电动车充电。使用时扫描上方二维码,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据了解,各社区加装充电桩后,不仅减少了私拉乱接电线存在的隐患,也为电动车安全充电提供了保障。

  搭建“智能”便民车棚

  安全又方便

  近日,在前门地区的多个位置,出现了这样一批模样高大威武的新朋友,醒目的红色盔甲下,内藏着深厚的安全“内功”,这些新朋友的名字,正是“电动车智能充电柜”。

  前门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智能充电柜由街道统一购买安装,根据辖区居民的居住分布和实际需求设置在多个点位,既能够满足大家的充电需求,同时最大程度杜绝充电起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用科技手段化解上楼入户充电的矛盾,为辖区平安保驾护航。

  统一停放、整齐有序,刷卡充电、方便实惠,定时断电、确保安全,前门地区的便民车棚,不仅让居民的电动车有了停放地点,也提供了方便的充电条件,为广大居民提高安全意识,电动车不再“上楼入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孙先生表示:“之前有不少人图方便,都爱把电动车推上楼,经过社区的大力宣传,特别是8月1日新规定实施之后,我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增强,了解了上楼充电的危害性,车棚距离住的地方不远,充电也很便宜方便,现在大家都选择在这里停车,电动车上楼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了。”

  除了为大家提供便利条件,杜绝电动车上楼现象,最重要的是依靠广大居民安全意识的提升,主动自觉地选择安全的生活方式,为此,前门街道加强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安全知识,让安全充电的观念深入人心。

  前东社区党委副书记鲁佳介绍,社区采取张贴海报、入户讲解的方式开展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居民意见会等契机,着重提高辖区居民的参与率与知晓率,形成共识,坚决做到电动车充电不上楼不入户。近年来,社区还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建设爱心车棚,在智能充电柜的设置上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积极维护社区文明安全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前门街道将持续关注电动车充电安全,不断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增设充电柜,优化停放区和充电设施,让安全与便捷陪伴居民的生活。

(责任编辑:吴思)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