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17文明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习惯。进入假期,很多人喜欢通过旅游“享受生活、放松身心”,但一部分人群在游玩的过程中,放纵自身行为,丢了文明,也让原本快乐的旅行失色许多。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时有出现,究其根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自私心理引发的对规则的漠视,如不排队,认为自己的时间更宝贵;随手扔垃圾,反正也没其他人看见;长期占用公共设施等。其二,公德意识的缺失,如随意踩踏绿地、摘折花木和果实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等。其三,不讲礼仪,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如衣着不得体、言语粗俗、强行和外宾合影、对着别人打喷嚏、不尊重服务人员等。
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和陋习长期存在,本质上在于对自我文明行为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才有相应的行为;如果每个人对待不文明行现象,像爱清洁的人对待自己沾染污垢的双手一样难以容忍,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和陋习或将得到逐步的根除。
旅游出行,文明始终是一道必答题。中央文明办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为旅游文明行为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文明旅游,是行为素养和道德规范的一面镜子。在旅行过程中,广大游客要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言行举止,自觉遵从景区相关规定,文明停车、文明礼让、按秩序排队、不大声喧哗,自觉佩戴口罩、不聚集等,做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美德相衬,美景愈发动人。作为游客,外出游玩时要将文明和涵养装进行囊,确保安全、理性、文明出游,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边玮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