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线上线下服务特殊人群 西城区有效监督筑牢防控屏障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23

  坚决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控措施必须实实在在、精准到位,工作落实要细而又细、落地见效。西城区一直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从宣传到服务,从值守到监督,不放过任何防控细节。正是这些微小的服务细节,让每个人都承担起防疫的社会责任,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搬到丰台居住的党员往返一小时回红土店社区值守卡口

延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帮老人测血压

牛街街道安保人员指导接种居民完成各项登记流程

安保人员对疫苗接种区域及时消毒

  延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线上线下服务 失能老人不失管

  “李阿姨,我是小胖。”还没进门,西城延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银鹤苑)工作人员孙强就喊了一声。虽然患有眼疾行动不便,但听到熟悉的声音,大安澜营社区的空巢老人李奶奶还是笑着迎了出来。

  8月初,李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擦破了额头,让孙强格外担心。这两天,老人打电话说身体不舒服,孙强坐不住了,放下电话就往李奶奶家里走。他先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然后测量血压、血氧,“您身体没问题,血氧浓度比我都高。我分析应该是最近天气潮湿,才导致不舒服。”看到各项数据正常后孙强松了一口气,同时也给李奶奶宽了心。孙强又拿出帮老人网购的新手机并教她如何使用,李奶奶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按键说:“小胖每次来都帮我解决不少难题,让我心里暖暖的。”孙强要出门了,李奶奶还紧握着他的手不舍得松开。

  孙强介绍,他负责34位需要家床服务的老人。每次探望后,他回到服务中心都要做记录,厚厚的档案上记录了老人的身体情况、近期需求等。疫情期间,对老人的线下服务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服务中心始终与老人们保持“零距离”。

  “小度小度,联系银鹤苑。”孙强向记者演示“小度”智能语音设备,只需要这样一句简单的指令,不需要再找电话号码,老人就能联系到银鹤苑工作人员。疫情期间,重度失能患者雷爷爷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买菜、开药等难题的。据了解,银鹤苑已向大栅栏街道9个社区的部分空巢、高龄、困难老人发放了近300台设备。另外,孙强通过电脑能实时接收到雷爷爷智能手环传输回来的心率、血压等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提示。

  “银鹤零距离”养老统筹调度中心主任马乃篪介绍,疫情期间,线上智慧平台的作用更为突出,不仅可以线上团购、问诊,还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据了解,大栅栏街道工作人员根据被帮扶老人的身体情况是否有子女等因素将其分为ABC三类,针对不同类别开展不同的服务。“汛期雨水多,每次雨天工作人员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关心询问,一个简单的举动就会让老人心里充满暖意,信任我们,实现线上线下零距离。”马乃篪说道。

  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服务站

  防疫突击检查11问条条难不住

  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服务站是牛街街道的疫苗接种点,临街、人流量大让这里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不久前,一行三人来这里“找茬”,被正在值守的保安小哥何俊碰上了。

  当天,何俊像往常一样在门口引导居民有序接种疫苗,忽然看见一行三人没有扫码也没有出示证件就想进入,何俊当即拦住了他们,“您好,接种疫苗请按流程走,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出示您的健康码。”

  三人看着正气十足的小伙,当下便问他有关防疫的问题。“我家孩子13岁了能接种疫苗吗?”“他们没身份证想要接种咋办?”“我们隔离够14天了,健康码却没绿,是不是不能接种疫苗。”……听到三人一口气提出的11个问题,在场众人面面相觑,而何俊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孩子13岁可以接种,但得找组织,社区、学校都可以,统一带来过就能接种。有了第一针的记录,第二针即使不带身份证,咱医护人员也能帮您查到,请您放心。只要行程显示您符合防疫要求就可以接种疫苗……”心服口服的三人给何俊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服务走心,防疫有理。

  事后,何俊才知道,当天提问的三人都是相关领导,他们并不是来“找茬”的,而是在检验街道疫情防控是否有漏洞。考虑到西里二区服务站疫苗接种点地理位置特殊,街道加强了这一点位的安保力量。其中,调配什么样的人员上岗,上岗后如何迅速熟悉情况,如何加强防疫标准和知识的传递,这些问题成为街道推动此项工作的重点。

  安保人员如何才能不被问倒?答案是扎扎实实地学。街道防控专班通过微信群及时将最新防疫政策发放给安保人员,督促大家及时更新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强化责任意识,责任到人,每天安排街道工作人员定时定点到疫苗接种点值班,在协助维护现场秩序的同时,帮助安保人员迅速进入状态。此外,街道还强化监督作用,受种人、居民可随时进行提问,让安保人员随时随地应对、解决突发情况,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检查结果很满意,那天何俊回答了我们11个问题,没有一丝犹豫,也没一点儿磕绊,这些答案一定是刻在了他的脑子里,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服务站疫苗接种点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受到表扬。”街道总工会主席张立军点了点头说道。

  金融街街道受水河社区

  社工骑三轮 送高龄老人打疫苗

  这几天,家住金融街街道受水河社区的韩敏轩心里踏实下来了。“社工骑着三轮带着我把两针疫苗都打完了,我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构建免疫屏障添砖加瓦了。”韩敏轩出门看到老街坊都会念叨两句,碰到还没打完疫苗的邻居还会催着他们赶紧接种第二针疫苗。

  朱云轩提前把三轮车开到老人家门口,把三轮车后斗放下来,成一个斜坡,袁维新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韩敏轩,再一点点扶着老人走上斜坡坐在小凳子上。上车后,冯亚妹也拿了个马扎坐在韩老人旁边,方便韩老人在路上遇到颠簸重心不稳时可以第一时间靠在她身上。

  据介绍,韩敏轩今年78岁,去年冬天把腰摔坏了,走不了太远,平时只能拄着拐棍一点点挪动。年初时得知全市正在开展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工作,她立即跟家人联系,希望能参与疫苗接种。

  但这也让家人犯了难,韩敏轩的儿子白天要上班,固定接种点离老人家又比较远,韩敏轩没有办法自己过去。于是她向社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社区党委书记王蕾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社工上门入户,并跟老人约好时间,由社工带着老人去打疫苗。由于韩敏轩家门口胡同比较窄,最窄的地方仅容两人并肩走过,于是大家想起了平时搬运货物的三轮车,走街串巷方便快捷。

  近期,金融街疫苗接种流动车开到了新华社社区,受水河社区服务站站长朱云轩与社工袁维新、冯亚妹又提前与韩敏轩联系,约好时间带着她接种第二针疫苗。

  除了专车服务,社工全程持续的陪伴也给韩敏轩带来了温暖。来到疫苗接种点,冯亚妹扶着她,袁维新引导老人从绿色通道进门。来到为60岁以上老人特设的接诊台,医生为她进行了一对一的检诊。在确认韩敏轩健康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冯亚妹陪同老人来到登记台,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在接种区,老人主动挽起袖子,配合医生接种疫苗。

  回到家后韩敏轩连连为工作人员点赞:“社区把服务都送到了家门口,我年纪大了,他们生怕我磕着碰着,全程陪护,就跟自家孩子一样亲,生活在这里我觉得太幸福了。”

  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

  老党员“奔波”

  认领最热时段值守

  从家到卡口值守往返一个小时,自愿认领每天最热的时段值守,只要社区需要就火速报到……近日,78岁的老党员孙立喜又一次回到了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穿上红色志愿者T恤,戴好袖标,默默坚守在卡口旁。

  一年前,孙立喜因为老伴的身体上下楼不方便,不得不搬去距离红土店社区5公里的丰台区居住。但当他了解到社区卡口志愿行动后仍然积极报名,“我原来就住在红土店社区,这里就是我的家,听说社区需要志愿者我就报名了。”

  考虑到孙立喜的特殊情况,一周社区只给他排了一班岗。但孙立喜不同意,不仅增加了值守次数还挑选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而且只要卡口缺人,他常常火速赶到。“孙大爷原先在咱们社区就担任着楼门长,社区里的老住户他都熟悉,疫情防控的卡口值守经常会遇到人手短缺的情况,孙大爷的加入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红土店社区工作人员李乐说道。

  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孙立喜就坚持回到红土店社区志愿值守,在卡口一呆就是一天。为了节省时间,他中午不回家,带饭在卡口凑合一顿,“老伴也十分支持我的工作。我们虽然搬走了,但是组织关系没转,有需要随时报到。”

  像他这样的志愿者在社区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各个卡口,共同为地区筑牢防疫墙。据了解,针对社区老旧平房多、流动人口多的防控难点,街道集中物业以及志愿力量,在辖区设置扫码卡口37个。各社区严格执行住宅小区出入口管理,实行2小时一换岗的值班制度,落实出入人员扫码各项防控措施。同时,发动楼门长、志愿者对小区环境进行消杀。社区工作者下沉到小区,联合楼门长、志愿者为各小区居民办理出入证,加强住宅小区人员出入管理。此外,志愿者们还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在辖区内排查是否有外地返京居民,张贴更新《健康提醒》和《重点场所防疫要求》,向居民耐心讲解目前的疫情形势与政策,共同守护邻里健康安全。

  新街口街道

  学生分类换“清凉”

  致敬一线防疫人

青少年将垃圾分类兑换的“清凉”物资送给环卫工人

  近日,新街口街道团工委组织校外少先队员开展“十天公益”行动,通过“云打卡、云服务、云互动”,让地区校外少先队员线上“圾”分养习惯,线下兑换“清凉”好物,致敬一线工作者。

  西城区志成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正萱在十天的“圾”分行动中攒了不少“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塑料壳、易拉罐、快递纸箱……被整齐地摆放在回收现场。工作人员认真清点着王正萱的“宝贝”,并为她贴上“新街口街道校外少先队”的贴纸,鼓励她将兑换的清凉好物送给“疫”线工作者。

  在王正萱眼里,道路清洁工不仅是“城市美容师”,还是疫情防控中的“勇士”。“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王正萱说。

  在确定要送的人群后,王正萱和妈妈来到了新街口南大街,将清凉礼包送给了两位道路环卫工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爱心,两位师傅有点不知所措,频频表示这是自己的工作,不能拿居民的东西。一旁的妈妈笑着让女儿把东西展示给师傅看,并告诉他们这是女儿用十天的“公益行动”换来的,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这份爱心。“小风扇、水杯、毛巾……东西很实用,我们很喜欢,太谢谢你们了。”对于王正萱的爱心行动,清洁工师傅连连点赞。

  据悉,8月初,新街口街道团工委借助“校外少先队员”活动群开启“十天公益”行动,线上号召校外少先队员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每日线上打卡记录自己的分类情况。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校外少先队员,可在活动结束后,拿着自己搜集的可回收物去往指定地点兑换“清凉礼包”,为“疫”线工作者助力。

  截至当前,群内已有300多名成员,上百名“疫”线工作者收到了“清凉礼包”。新街口团工委还为参与此次活动的校外少先队员发放了“新街口街道校外少先队”贴纸和“十天公益”行动证书,并将大家搜集到的可回收物统一卖掉,筹集资金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整个过程实时记录,“校外少先队员”微信群全员监督。“‘掷地有声’是我对这个活动的评价,宝贝在参与中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知道‘疫’线工作者的不容易,感受到公益的力量,一举三得,既有成长,也有收获,值得点赞。”王正萱妈妈说。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