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兴区文明办
时间:2021-09-29朋友圈实时互动、申请助学金、助困境学生圆“大学梦”;老伴住院、存款仅剩15元......绝境时,多方合力助其拿到失能补贴。清源街道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居民的“急难愁盼”有着落,群众的诉求心声有回音。
一条朋友圈引发的爱心接力
帮困境学生圆了“大学梦”
今年,清源西里社区18岁的小刘,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联合大学。然而,家庭压力让她跨入大学门槛的步伐,变得沉重。
父母均有病在身,无法工作,且医疗开销巨大。母亲患有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现已退休;父亲患有痛风、高血压、心脏等病症,同样没有工作收入。一家三口仅靠母亲退休金及低保金度日。
清源团工委通过孩子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孩子情况,即将高考,内心焦虑,团工委立即行动与孩子实时互动,进行心理疏导。
今年8月,小刘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在第一时间将喜讯上报了团工委。在她开学之际,清源街道团工委向上级申请助学金5000元,送入她手中,帮助她踏实步入校园。
下一步,清源街道团工委将不断创新服务青少年的方法和手段,做到应帮尽帮,实现对生活困难家庭青少年帮扶全覆盖。
一个诉求街道、社区多日奔走
“破产”老人拿到残疾补助
存款仅剩15元、老伴住院、自己每日打胰岛素......面对绝境,孙大妈如何跨过难关?
好在,清源街道老年协会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区民政局等部门上下联动、特事特办,助老人快速拿到失能补贴,解了燃眉之急。
孙大妈与老伴住在滨河西里南区,是失独家庭,靠退休金度日。老伴儿长期身体不好,是街道老年协会的照料对象。
今年8月,老伴住院,让孙大妈陷入困境。医药费、住院费、护工费高昂,老两口难以负担。“手上只剩15块了。”一次入户慰问时,老年协会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立即汇报给会长栗书平。“绝不能让老人断粮。”当天,社工们提着买好的馒头、热菜,送到老人家中,并在此后每日问候,采买生活必需品。
“按实际情况,老人应该可以申领失能补贴,能缓解经济压力。”栗书平想到对策,立即联系街道民政科,并与区民政局取得联系。然而,评估需要时间,老人看病却一刻等不起。在三方联动配合下,评估方在最短时间内来到老人家中完成评估,同时各部门加快办理补贴审批流程,最终,老两口于近日成功拿到失能补贴,极大缓解了经济压力。“在我最无助时,是你们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孙大妈激动地说。
帮扶仍在继续。老年协会在每周一电话、每月一上门基础上,加大对孙大妈一家的帮扶力度,每日询问需求,及时上门帮扶。“老人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栗书平说。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清源街道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辖区居民的烦心事、忧心事。
(责任编辑:燕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