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谷区文明办
时间:2021-10-12承平园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社区治理平台,动员各种力量参与,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创新实践“三分法+轮值表”桶前值守模式,组织动员3000余人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讲解、引导活动中来。其中,怡馨家园小区桶前值守率超过90%,500多个家庭参与厨余垃圾积分兑换活动,率先实现家家值守、户户轮值,怡馨家园小区被评为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有效调动了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以实际行动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有效提升群众对创城工作的参与率。
“三分法+轮值表”桶前值守模式中的“三分法”是指“分群体、分站点、分时段”。其中,“分群体”:分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党员、团员、志愿者、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多种群体值守。“分站点”:按照值守人员居住楼栋与投放站点距离远近就近安排,固定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值守桶站。“分时段”:结合居民投放习惯和值守力量作息规律,分5个时段轮值,固定不同群体的值守时段。“轮值表”是指社区依据“三分法”每周日前制作下一周轮值表,明确排班,并且把关落实,实现重点时段值守不断档,其他时段巡查不断人。
动员各方力量。每名社区工作者包两个桶站,通过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一对一动员附近楼门户居民参与值守活动。征求居民意见,根据每户居民实际情况,选取1个小时参加社区桶站值守活动。居民可以选择定点值守,也可以选择巡回值守,通过值守,让群众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了解、宣传、指导垃圾分类。动员在职党员参与,分小组就近认领桶站,周末上岗值守。动员居民群众参与,通过社区议事会,把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纳入社区居民临时公约,约定离退休党员、居民代表、楼长、单元长等居民骨干带头,每户至少值守1次垃圾分类桶站。动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如区人大、区政协、区委党史办、区体育局、区爱卫会等辖区单位,每周安排专人到小区进行桶前值守。
建立值守台账。社区每周日制定下周每日轮值表,明确值守人员、桶站和时间安排,建立详细的值守账,做到值守无缝衔接。社区按照值守人员居住楼栋与投放站点距离远近就近安排桶前值;对接包社区、包桶站的机关事业单位值守人员,例如驻辖区单位——区体育局每周一组织人员到1号桶站进行值守,区人大、区爱卫会等单位承包甲3号楼桶站。
做好岗前培训。社区通过发放学习材料、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岗前培训,并坚持挂牌上岗,制定了“五必须、五主动”工作要求。“五必须”即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必须佩戴身份标识、必须遵守服务时间、必须履行岗位职贵、必须提供文明服务;“五主动”即文明礼貌主动迎接、细心查看主动询问、耐心细致主动告知、乱投错分主动纠正、发现问题主动上报。
落实值守分工。实行网格包片,包楼社区工作者每天提醒值守人员到安排的桶站值守,负责桶站值守人员的签到,对垃圾分类、桶站值守等进行指导培训。值守人员到岗后,开展“桶边”宣传、指导和清洁。物业、保洁等专业力量在其他无人值守的时段进行桶站巡视。业委会成员每周检查1次,每月联合业主代表检查1次,不定期参与值守和巡查。
积分公示鼓励。社区设立奖励办法,居民群众每参加1次桶前值守活动积1分,对多次参与值守活动的在职党员和团员,社区党组织将以表扬信的形式向其所在单位、学校反馈,建议作为评优参考,激发各类人群参与桶前值守的热情。社区在每个楼单元门公示已经参与过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的居民户,在对应的户门上贴红旗,值守1次贴1面小红旗,以此带动其他居民户进行桶前值守。
(责任编辑:张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