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怀柔区文明办
时间:2021-10-18日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向怀柔区颁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奖牌。这是继去年怀柔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作为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怀柔区始终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对生态环境建设常抓不懈,做到最先部署、最严计划、最细措施、最强保障。
怀柔区每年制定区委生态文明委工作要点、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分解任务、量化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印发了《怀柔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怀柔区关于落实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任务措施清单》等文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 责”主体责任;建立了定期调度、通报考核、督查巡查、驻场分析、现场督办机制,在解决突出问题上用功发力。
怀柔区坚持持续深入治理,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绘就蓝绿交织、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怀柔区深入开展“一微克”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首创扬尘综合指数排名机制,在排名后6 位属地召开现场会,督促落实整改;对印刷、汽修等139家涉VOCS排放企业开展“一厂一策”评估、治理。同时,怀柔区稳步开展水污染防治,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推进“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 治,加强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量子点光谱传感监测设备,搭建高密度水环境监测网络。怀柔区还坚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农田灌溉水管理机制,加强农田灌溉水质监管,严控农村土壤质量安全;强化建设用地准入关口,督促用途变更、用地性质变化等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未利用地巡查和保护;对辖区内危废固废企业开展检查。
怀柔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怀柔区PM2.5在全市率先进入“2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数据,优良天数达290天,同比增加18天;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1%和95.32%,位列全市第一;对水质要求高的水生生物北京水毛茛和黑鳍鳈在怀柔区均有分布,怀沙、怀九河分布有北京市二级保护鱼类中华多刺鱼,在神堂峪附近发现了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优良指示物种白扇蟌和黑色蟌。2020年,怀柔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8.7,位列全市第一,实现 “六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