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东城区:赵家楼社区垃圾分类 带“热”居民“邻里情”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0-28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东城区各街道、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带动辖区居民,一起“分”出健康美丽的新生活,引领地区垃圾分类“新时尚”。2020年,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东总布胡同2号院荣获首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今天我们和媒体一起走进赵家楼社区,共同学习该社区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

  积分兑换+策划活动 助推垃圾分类有序进行

  在党建引领下,赵家楼社区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因地制宜、全民参与、执法保障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分法”投放要求,推动地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社区通过张贴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在地区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并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等,持续强化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指导,在辖区形成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浓厚氛围。

  此外,社区还通过配备绿色生活驿站、流动收运点位、流动回收车;增加垃圾分类指导员、小巷管家、公共文明引导员等居民志愿者参与“盯桶”值守;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积分卡,发起“垃圾分类积分免费换桶”活动等,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赵家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金坤范表示,社区几年前就通过开展可回收物集中回收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给日后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实际,社区还紧紧抓住“一老一小”力量,充分调动老人和孩子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从而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其中。

  “利用学生寒暑假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时间,社区通过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酵素等,在孩子心中根植了垃圾分类的理念。”金坤范介绍,社区还通过到绿色生活驿站投放垃圾累计兑换积分的机制,充分调动社区老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居民议事+创新模式 促进邻里互助团结

  为了不断提升地区垃圾分类水平,赵家楼社区各楼院选出的院委会主任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

  社区居民刘慧竹表示,前年借助邻里节,社区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普及工作,经常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达人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不单纯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也是精神面貌的提升。原来没分类时,楼里老人拿一个垃圾袋就下楼了,现在分类了,两个手两个袋下楼不方便,年轻人随手帮忙拿一下,无形中也促进了邻里和谐。”

  ——刘慧竹

  “咱们35号院老两口5年没下过楼了,把垃圾分好放在门口,对门党员每天帮忙把垃圾带下楼……”

  金坤范也经常把好人好事带到议事会上和居民一起分享。她介绍,居民还自发推动“无废”社区的建设。

  “我们又往前做了一步,现在去超市买回来的净菜,也没什么可扔的东西,出去吃饭也是光盘行动。社区33号院组织了一次厨余堆肥,堆好肥后他们种花,在中秋节展示,老百姓把这个当成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儿。慢慢地,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金坤范

  接下来,东城区各街道、社区还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推进地区垃圾分类有序开展,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东城生活。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