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北京朝阳:家门口有了多元“文化圈”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5

  阳光、玻璃顶棚、图书、咖啡……这些美好事物在梦想书坊(电子城空间)形成了绝妙搭配,成为周边许多群体的精神家园。

  屈祥升家在山东菏泽,只身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作为梦想书坊(电子城空间)的常客,每天的阅读是他最快乐的时光。“这里和一般的书店不同,环境舒适,有饮料简餐,有书籍免费看,特别温馨。”屈祥升说,“在这里,我觉得很充实。”

  近年来,朝阳区结合城市更新和“阅读之城”建设,以文化为支点激活存量空间、优化设施布局。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辖区阅读空间积极探索“书店+”模式,融入更多业态,实现转型升级,催生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

  点亮屈祥升生活的梦想书坊(电子城空间),位于朝阳区双桥路12号的电子城·数字新媒体创新产业园,今年5月建成运营,室内面积800平方米,室外1200平方米,配备1万册图书、5000本杂志。书坊的图书、自助借还机全部由朝阳区图书馆提供,使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联合读者卡就能通借通还。除了场景化阅读空间,书坊还探索“阅读+”运营模式,举办各类咖啡教学培训、插花艺术、非遗烙画体验等文化交流活动。

  同样位于文创园区的博Book Bar更具悠闲味。它由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与朝阳区图书馆联合打造,集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功能于一身。“书吧设计简约不失温馨,实现空间、人、书三者合一,让读者愉快阅读轻松休闲。”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书吧采取“阅读+饮品+活动”的运营模式,免费向居民开放,书吧内可举办小型沙龙、读书会、主题派对等多元文化服务。

  “对于当代都市人群来说,阅读需求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像城市书房这种实体阅读空间存在的意义,在于能为大家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化阅读体验。”郎园·良阅书房相关负责人表示。郎园·良阅书房将阅读与电影、艺术、戏剧乃至饮食等相结合,把书房有限的物理空间变成更宽广的交流平台。此外,郎园·良阅书房还采用线上线下交互式运营的方式,建立读者微信群等线上展示交流平台,根据读者需求,定期举办书友会、文化讲座、微型艺术展、电影晚自习等线下活动。

  除了提升阅读环境,深藏于国贸世纪财富中心的建投书局国贸店则走得更远。

  与朝阳区图书馆密切合作的建投书局国贸店,不仅设有图书馆专区供读者借阅,还探索多业态发展路径,融入餐饮、文创产品、文化活动等三大业态,让书店“不止于书”。“我们每年都策划约500场文化活动。如今年“七一”来临之际,我们与朝阳区图书馆共同推出了‘百年赤子’展。”建投书局国贸店相关负责介绍。

  打卡书店,读书也读城。如今,朝阳区已有实体书店332家、城市书屋36家。这些阅读空间已从单纯的购书空间拓展为城市文化生活空间和文化旅游综合体,以各具特色的多业态融合和场景化体验,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服务,不断丰富着周边群众的生活圈、“文化圈”,甚至成为文旅地标或“网红”打卡地。

(责任编辑:吴思)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