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顺义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22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是顺义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义区着眼于群众的“急难愁盼”,从环境整治到城市管理,从文教卫生到柴米油盐……看得见的惠民之举、摸得着的利民之措,让创城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村庄乡路焕发出光彩;礼让行人、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成为了时尚……创城改变了城市,创城惠及了生活。变化一天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走在群众身边的小路上
群众愁什么,干部想什么;市民急什么,干部干什么,走出办公室,顺义创城人走在群众身边的小路上。
梅香街紧邻首都机场和顺平路主干道,两侧两个社区有居民3600余户,停车问题突出,居民反应强烈。在区创城办的统筹协调下,梅香街南北两侧施划临时停车位40余处,每日安排三名专职工作人员,6时至22时在该路段引导停车,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俸伯地铁站是地铁15号线的首站,骑车到这里换乘的人较多,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常常把人行道堵的严严实实,附近居民意见很大。南彩镇用了3天时间,施划停车线580余米,完成免费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改造,目前已投入使用。
天裕昕园西区是有着一万余名居民的回迁小区,建成7年,地下车库因产权问题一直没能使用。随着创城工作的推进,问题解决了,新增了1200个停车位,停车不再是困扰居民的难题。记者走进天裕昕园西区,来往车辆有序地开往新开放的地下停车库。该社区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车库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新增50个充电桩,100辆车可同时充电。”
石园街道接到网民于先生关于垃圾车噪音的投诉,请来市政、区城管委、区环卫中心等相关部门,调整了垃圾清运时间和路线,更换为噪音相对较小的车辆。“现在能睡个安稳觉了。”于先生为街道的高效点赞,“真没想到,我在网上的一句‘吐槽’,能这么快得到回应。”
群众有所呼,干部有所应,“创城人走在群众身边的小路上”,问题一一解决了。
老旧小区变了样儿
旧楼侧畔,新楼林立。
受时代的局限,老旧小区曾是城市建设的痛点,更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的重点。
去冬今春,蓝星花园的室温提高了5至6摄氏度,居民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蓝星花园建成20多年了,供热管道老化,供暖季遇到寒冷天气,10多栋楼屋内温度不达“标”,居民的意见引起了蓝星花园社区居委会的高度重视,随即协商物业公司共同解决。天利动力供热有限公司对外服务部部长韩峰告诉记者,去年,居委会工作人员将情况告诉了他,物业经理郭志磊也找到他,希望天利公司能帮助解决蓝星花园小区供热管道老化问题。2020年9月,天利公司自筹资金升级改造蓝星花园供热管道,居民家中室温最高可达25摄氏度。老街坊们搭乘上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幸福快车。
夏季用电高峰期设备过载、跳闸断电是老旧小区通病。裕龙四区今年入夏之前改造了2座配电室,新建8座电力箱式变压器、790个电力井、15000余米电力管沟,铺设电线电缆16.7万米,供电可靠性提高到99.8%,小区配电容量增加至原来的两倍,107栋居民楼、6600余户居民安全度夏。五年来,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在4个街道17个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治理二期(电力工程),对小区的老旧配电室、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进行改造,使居民户均变电容量提升至6千瓦,供电可靠性提高到99.8%,惠及549栋楼的30345户居民。
旧小区住的老人多,行动不便的人上楼特困难。2019年9月,后沙峪镇双裕花园19号楼三单元新加装的电梯竣工,成为顺义首个加装电梯的社区。记者现场看到,电梯在楼层间设有钢制的入户廊桥,方便老年人出行。“有了电梯,老人上下楼就轻松多啦。我家住6楼,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儿。”该单元居民吴娜说。
老旧小区改得好、管得了,关键是物业能不能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旺泉街道前进花园小区物业弃管多年,为满足小区居民对舒适、宜居、平安生活的要求,旺泉街道会同区住建委以“先尝后买”的方式,先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赢得居民认可,后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了从没有物业到准物业再到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三级跳”。如今光明街道、高丽营镇、牛栏山镇等10个镇(街)实现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截至目前,顺义物业服务覆盖率100%,列全市第一。
创城搭建起幸福桥!让老旧小区居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顺义区上下的共识。
“里子工程”百姓欢迎
对于一些背街小巷来说,有路无灯曾经是常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仅“面子”上要鲜亮,“里子”也要好看,有路无灯在顺义区成为了历史。
华中园小区居民反映进出的必经之路没有路灯。双丰街道富力湾居委会接到反映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华中园门口路权复杂,双丰街道决定动用街道得到的顺义区“市民热线考核奖励”,购买30盏太阳能路灯。
去年11月,杨镇在11个村安装的300盏连村路灯,经过5个月施工,投入使用。走在杨镇红寺村的路上,杨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海洋告诉记者,“傍晚时村民爱来这边遛弯儿,路灯点亮后,不仅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更减少了治安和交通隐患。”
顺义区持续推进“有路无灯”建设,路灯照明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相继完成,涉及60条道路148.4公里,累计安装路灯5386盏。
路灯照亮了小区居民和村民回家的路,也点亮了群众心里那盏灯。
路开通了,车压机器碾,一些不显眼儿的道路坑洼不平。
在马坡镇庙卷村庙卷西路,施工人员操作铣刨机等施工机械对旧路面层、基层进行铣刨,洒水车、雾炮机同时进行降尘。顺义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工作人员李龙旺介绍,这条道路全长1711米,完工后路面宽度为5至6米,改善庙卷村、衙门村、良正卷村等村庄居民出行条件。
傍山而建的贾茶路,是舞彩浅山旅游景点附近的一条乡级公路,道路“病害”较多、局部段落行车视距不良、交通设施不完善。顺义公路分局大幅提高道路等级,将道路结构层由原来的3层增加到5层,同步增加866米波形护栏、21套交通标志、900平方米交通标线等交通设施,提高了道路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近两年,杨镇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修缮乡村公路,共35公里,占全区里程总数第一。
顺义区每年修建乡村公路,今年重点解决部分乡村公路路面破损、道路安全隐患,工程涉及李庄东路、故塘路等63条道路和1座桥梁,总里程约83.66公里,惠及南彩镇、北务镇等17个镇,年底前完工。
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工作方向,顺义区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让市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