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区:红色资源激活文明实践奋进力量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29

  盘活老胡同等资源打造“立体的”博物馆、谋划开展富有特色的“骑寻红色地标”活动、以志愿服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材料,作为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北京西城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立足区域特点,坚持首善标准,大力弘扬红墙意识,以红色资源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依托,将着力点放在有效整合条块资源和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创造力上,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对文明实践活动新增长模式进行有益尝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西城路径”。

  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3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一连串的数字见证着西城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决心,也凝聚着全区盘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打造“西城路径”的智慧和汗水。

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们组成了“红色地图领航员”,带领200余名骑行爱好者参与“骑寻红色地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深挖红色资源讲出新内涵

  地面布置的11个二维码对应讲述着李大钊11件生平大事、两侧外立面铺设七大特色浮雕对应李大钊创建或参与的七大重要报刊……在西城区文华胡同,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便可以详细了解李大钊革命的一生。为了打造户外红色课堂,西城区盘活老胡同资源,着力挖掘街巷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宣传为主轴,以“界定胡同范围、强化红色精神、提升胡同品质”为目标,着力打造精品文明街巷。

  文华胡同是西城区在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着力打造的一条以弘扬李大钊精神为主线,兼顾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示范胡同,努力使其成为“立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让红色精神扬起来。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陶然亭街道的红色地图,图标为红五星的,是我们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及部分红色教育资源……”讲解员在陶然亭街道举办的以“传承红色基因 逐梦砥砺奋进”为主题的1+N小微展览中耐心地向前来观展的居民讲解。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此次展览以1+N的形式进行,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准点位,流动设置其它点位为辅助,微展览分为风云激荡、红色印记、奋斗足迹、扬帆起航四个主题,犹如一堂浓缩的红色历史文化课。

  ……

  不论是文华胡同还是陶然亭街道都是西城区深挖红色资源讲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内涵的缩影。今年以来,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调配区体育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等多个部门的文明实践资源下沉基层,开展了“有法有剧”普法宣传、“西城大妈”走进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基地等30多场特色活动,推动了下沉资源与基层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使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社区街巷,实现了文明实践从“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变。

  寻访红色足迹擦亮红色地标

  北京西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是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西城区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组织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沉浸式演出等活动,让每一处革命遗址、红色印迹,都成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

  李大钊故居、陶然亭慈悲庵、京报馆旧址等29处红色点位清晰可见;播火之路、爱国觉醒、报业先锋、红色学校、故居寻踪等5条体验线路凸显不同主题……6月11日,西城区举办了“初心之旅”红色地图发布仪式暨“骑寻红色地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份《西城区“初心之旅”红色地图》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学习体验活动提供了参考。

  在当天的活动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们组成了“红色地图领航员”,带领200余名骑行爱好者参与“骑寻红色地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沿着多条西城红色线路,通过游览参观式、沉浸体验式、深度讲解式、故事表现式等形式,让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众重温当年那波澜壮阔的觉醒年代,为党员干部提供了追寻红色历史的新视角。

  为了让更多群众更加便捷地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发了“初心之旅”红色地图线上小程序,除了聆听微党课、党史知识答题等内容,还专门制作了VR实景展馆,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已有4000个基层党组织、30万人次参与实践,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以志愿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思想工作首先要控制情绪,基层干部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态度真诚、语气委婉、胸怀宽阔、表达严谨、正面激励……”前不久,西城区牛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一群干部群众正聚精会神的聆听着“时代楷模”马善祥分享着他三十多年来从事基层调解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马善祥老师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解读着他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密码”: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的24字规矩和60多种“老马工作法。

  此次宣讲,正是中宣部宣教局在与街道实践所的前期对接中了解到基层需求后,精心策划协调,“装”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包”的内容。

  自西城红墙意识党性教育基地建立以来,来自中宣部10家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代表分别向“结对子”的西城区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赠送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包”,启动了包括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走访慰问、文化帮扶4个主要方面、共57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助力西城区基层实践所、站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这些服务包在“打包”之前可是下了很大功夫,中宣部机关和西城区的党员干部一道深入基层,从“供给侧”入手,采用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找准群众需求点,建立群众“心愿清单”。参与活动的干部们认为,对好人、定好位、找好点,才能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精准发力,让资源精准落地,把‘服务包’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放眼当下的北京西城,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域推进,干部群众正在“有形的正能量”和“看得见的哲理”中受洗礼、受熏陶,正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着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

(责任编辑:刘畅)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