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兴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03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今年开展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在各地创建并推荐上报基础上,经复核和公示,认定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等100个乡(镇)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等994个村(嘎查)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区委农工委副书记杜琳到长子营镇为小黑垡村挂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小黑垡村位于长子营镇东部,村域面积3300余亩,共有村民591户1268人。2016年,小黑垡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内残疾人较多,被列入市级低收入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乡村振兴当作头等大事,大力发展肉鸽养殖、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提前完成了脱低任务,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27235元,脱低经验在CCTV-13《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
小黑垡村脱低经验在CCTV-13《新闻联播》进行专题报道
凝心聚力,提升支部战斗力
品牌树起来。村党支部研究制定《小黑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流程》,扎实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组织党员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民心聚起来。疫情防控工作初期,村党支部带头动员,60余名党员群众自愿报名组建多个志愿服务队,协助做好各项工作,120余名村民自发到一线为工作人员捐赠各类物资。
阵地活起来。在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支持下,投入150余万元,建设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党群服务站,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
小黑垡村扎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
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促增收
林下经济谋发展。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建立“农户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20年,村集体林下经济增收75万元,887名农户人均分红1000元。
小黑垡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1-林+花模式
多渠道就业促增收。村党支部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依托村内泰丰肉鸽合作社和民俗旅游合作社,建立助残基地,解决村内残疾人66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5万余元。截至目前,实现15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抱团发展闯新路。联合赤鲁、北蒲洲营等5个村成立北京凤河联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点发展原生态种植、“互联网+”等农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小黑垡村联合赤鲁、北蒲洲营等5个村成立北京凤河联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外部借力,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打造智慧村庄。与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合作,率先在全区实施“科技小院”项目。疫情防控期间,村党支部与“科技小院”创新运用“电子围栏”技术,实施村庄智能化防控。开发使用“人员车辆出入登记系统”,依托二维码扫描实现快速准确登记人员、车辆信息,升级村内治安中控设施,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实时动态监控,村庄社区化管理技防设施、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全区首家“科技小院”落地长子营镇小黑垡村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整治,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自拆和群众请拆帮拆相结合,明确时限、列明计划,仅用一个月时间,村内258处侵街占道、私搭乱建全部拆除完毕。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实施“两委包片、党员包街”工作模式,打造2条党员示范街和巾帼文明示范街。投入1200余万元,选用多功能生态湿地处理工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打造生态治污新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培育文明乡风。积极与北京石化学院合作共建,依托高校优质资源,研究制定《小黑垡村村规民约》《小黑垡村村民普法知识手册》等制度文件,积极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小黑垡村研究制定村规民约
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六大部委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对小黑垡乡村治理工作的认可。大兴区将以小黑垡村为榜样,加强镇村交流学习,挖掘自身优势特点,切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张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