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08平房区“垃圾不落地”解民忧
为立足首都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天坛街道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在平房区内开展“垃圾不落地”工作,精简垃圾桶站,减少污染源,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分类质量。
从2021年8月开始在精忠社区、东晓市社区、西园子社区三个平房区内率先试行“垃圾不落地”的投放模式。即在试点区域,分批次取消垃圾桶站设施,采用流动式、定时定点收集垃圾模式,实现人车直接对接。居民可以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装袋密封好,街巷物业垃圾分类人员在胡同口或院门处进行集中收集。除集中作业时间段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逢节假日适当延长收运时间、增加收运频次。
党建引领,高位推动“要分类”
街道第一时间成立试点工作小组,制定“垃圾不落地”工作方案。每日召开“垃圾不落地”调度会,汇集街道各部门、网格、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协商交流,重点总结当日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以收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垃圾不落地”工作有序、高效进展。积极发挥干群齐上阵、党员先带头的作用,机关干部、社区老党员、在职党员参与宣传、指导,每日来往于街巷、院落间,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动员群众生活垃圾“要分类”。同时,加强垃圾分类指导员着装、话术、专业知识等相关培训,做好“一看二劝三引导”工作,即看垃圾应属于哪一类,劝导居民分好类,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强化责任感,做到“不懈怠、不敷衍、不疏漏”“有耐心、有信心、有创新”。
广泛宣传,激发动力“愿分类”
一是宣传引导,注重营造浓厚氛围。针对“垃圾不落地”张贴发放一封信、宣传折页,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做到人人会分类,人人愿分类。入户宣传及桶站指导员引导宣传,一对一告知每家每户收运的具体时间和路线,辖区物业为了给垃圾分类活动助力,专门向居民发放垃圾袋、消毒湿巾等垃圾分类相关小奖品,鼓励其积极参与垃圾不落地工作,做到“见缝插针”,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氛围。三个平房区试点区累计入户6334户,17492人次,宣传率达到100%。每日为居民发放垃圾袋700余个,消毒湿巾50余包,8月23日至今累计发放垃圾袋58800余个,消毒湿巾4200余包。
二是主题强化,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结合节假日、环保节日、周末大扫除等活动在社区组织开展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并设立宣传服务区、展示区和互动区。宣传服务区:针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讲解,并征询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见;介绍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展示区:通过宣传展板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突出垃圾分类后的去向、不分类的危害、分类后的垃圾后处理等。互动区:通过知识问答、趣味游戏等方式和居民增强互动,让居民加深认知和兴趣,使居民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积分奖励,养成习惯“会分类”
制定天坛街道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积分兑换方案,针对参与“垃圾不落地”的平房区居民,通过实行打卡奖励机制,注重培养居民日常习惯的养成。为居民发放积分手册,建立基于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四分类垃圾积分兑换体系,让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的同时具有荣誉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实效。每日由垃圾分类清运车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垃圾分类投放,并在积分手册上按日期进行盖章,一个印章计1积分,凭借印章数量兑换可相应的奖励礼品。同时,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便于科学引导居民共同参与。
定时收运,合理引导“促分类”
随着居民定时定点投放意识的增强,居民逐渐适应后,开始实行分批撤销桶站,撤桶期间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方案,最终引导大家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置、定时定点投放的良好习惯。
一是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入户过程中,对居民关心的桶站撤销、垃圾收运等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解释说明,对居民作息习惯、弱势群体关怀、特殊点位处理等细节问题进行逐一调研,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采用摇铃方式,温馨提醒居民投放垃圾的同时,唤醒老北京回忆,增进居民感情。为一些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回收垃圾服务,为居民提供切实便利,为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问题导向,讲究“对症下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垃圾不落地”工作的开展。比如,对于桶站位置离房屋较近的区域,居民想要摆脱垃圾桶的愿望更强烈,执行“垃圾不落地”就显得更为必要。所以从存在暴露垃圾、桶站满冒、周边不洁以及桶站脏污破损等问题比较多的桶站启动,确定第一批撤桶的点位。这些桶站撤掉后,附近居民支持情绪高涨,自发宣传垃圾不落地好处,并自制了易清洗的简易厨余垃圾桶,在胡同内推广开来。
加强巡视,长效机制“助分类”
目前收运时间为上午7:00-9:00、中午12:00-15:00、晚18:00-21:00,每个时间段每个点位停留两次,每天每个点位定时停留6次,根据点位周边辐射居民户数,具体停留时间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在定时收运时间以外的空档期,安排物业公司垃圾分类巡视人员分组对管辖区域进行巡回收集。同时,着力构建街道、物业、社区、居民、社会志愿组织的“多位一体”监管体系,共治共管,确保暴露垃圾第一时间清理。在执行第二批撤桶过程中,由于上班族的上班时间跟收运时间间隔较长,出现早高峰时段暴露垃圾较为集中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入户,并增加早晨5点到7点的街巷巡视,有效减少了暴露垃圾。
自街道开展“垃圾不落地”工作以来,垃圾分类减量成效明显,以精忠社区的一个撤桶点位为例(西草市东街98号),撤桶以来分出率提升3%左右。通过“引、宣、分、收、巡”五步法落实“垃圾不落地”工作,有效改善了平房区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了居民良好居住体验。下一步,街道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紧贴新时代历史任务,紧紧围绕“五个东城”建设目标,真正办好群众身边的“两件小事”,及时解决好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贡献“天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