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牛街孙崇菀、武挥家庭:和谐家庭家风润心田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15

  家住牛街街道春风社区的武挥,今年79岁,老伴孙崇菀今年89岁。作为回汉融合的幸福家庭代表,孙崇菀、武挥家庭最近被评选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家庭。

  在牛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提起“沙栏孙”,老牛街人就知道指的是拆迁前的沙栏儿胡同西口的孙宅。那时的人总竖起大拇指说,“那可是念书的人家,牛街有仨秀才,他家就占了俩!”孙崇菀就是儒伊世家“沙栏孙”的后代。

  孙崇菀的父亲孙幼铭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月华旬刊》首任主编、牛街回族中学和回族小学的创建人。1923年,他勇于揭露民国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黑幕,正义之举在当时政界、报界及民众中传为佳话。他一生勤学敬业,笔耕不辍,所著的《春秋时代之世族》《中华民国史料》,至今仍作为北京大学的文科参考书。虽然父亲英年早逝,孙崇菀却自幼时常查阅父亲的手稿,向父亲学习。孙崇菀说,“刚正不阿,勤学敬业”是父亲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一生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

  “我们一同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一起成为人民教师,立德树人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唐代的魏征、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都是我们口中离不开的历史人物。我们将他们的故事讲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幼在心里烙下孙家家训——勤学敬业,持之以恒,做一名诚实正直的人。”孙崇菀在北京回民学院等学校任教多年,曾受聘为北京伊斯兰教经学院的客座教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从教的40余年里,他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家风的养成和传承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而子女又是父母的影子,只有正己,才能育人。”武挥的三个儿子受家风的熏陶,自幼便心中有光,勤奋刻苦。如今,他们已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长子孙崭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做教师和翻译工作,著有《奇妙的机器人》《冒险的男孩》等多本科普书籍及译作;次子孙崴是人民大学附中高级历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三子孙源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科技处工程师、外事主管,经常参加全球气象气候方面的国际会议,曾被派往联合国日内瓦分部工作。

  与牛街许多回汉融合的幸福家庭一样,武挥和老伴执手相伴已50多个春秋。作为回汉融合的文化之家,他们在生活中相濡以沫,事业上相互扶持,精神上共同成长。他们经常一同参加回族文化教育研讨会,退休后共同编写出版近五十万字的孙幼铭先生纪念文集——《棠荫坞撷华》,让父辈孙幼铭先生的墨迹珍宝和人生规范得以永远流传。

  武挥和孙崇菀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时刻牢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经常走进社区讲堂,进行“家规、家训、家风”的主题讲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孙崇菀因此被评为社区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推荐为北京市“榜样人物”,并荣获北京市“学习之星”称号。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