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28为进一步做好燕山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总结成绩,分析查找短板弱项,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12月23日,燕山地区召开2021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燕山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燕山办事处副主任出席会议,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街道主要负责人以及物业企业负责人参加。
2021年,燕山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格局,居民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0%以上、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1%。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7.1吨提升到13.72吨,分出率保持在25%以上;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57.56吨下降到44.51吨。2021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
燕山地区相继制定出台《燕山地区生活垃圾工作行动方案》《燕山地区垃圾分类1+7总动员行动方案》《燕山地区垃圾分类三级社区创建评定工作方案》等。
推进“七抓七落实”举措,即
坚持党建引领,做到“书记抓、抓书记”
坚持系统推进,做到“系统抓、抓系统”
坚持全员参与,做到“全面抓,抓全面”
坚持精细管理,做到“精细抓,抓精细”
坚持科技支撑,做到“智慧抓,抓智慧”
坚持执法保障,做到“规范抓,抓规范”
坚持政企合作,做到“示范抓,抓示范”
重塑系统性设施体系。按照“四有三选配”原则完成桶站规范化建设,将原有1278个桶站优化撤并为198个;建设分类驿站37座,其中垃圾楼改造14座、新建22座、垃圾房改造1座。基本建立分类需求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体系,初步实现整体重塑和社区覆盖。结合地区“雪亮工程”建设对现有垃圾桶站加装150组监控设备及语音提示设备。利用原燕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现有厂房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地区餐厨垃圾达到100%无害化处理。依托智慧城市和“六心合一”建设,将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投放、上门收集、积分兑换、设备设施、处理终端等数据串联起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
按照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各街道完成示范片区、9个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评级、家庭评优、桶站评星、指导员评先的“四评”工作,以家庭带动社区,以社区带动社会,整体促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立足全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宣传报道。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创城工作加强文明引导,成立创城宣讲小分队,积极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制定《燕山妇联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巾帼先行“家”行动方案》,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利用惠民先锋服务团队的资源优势,探索惠民先锋服务团队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服务路径。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从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大力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
会上,燕山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社区工作组、向阳街道、星城街道和北控中燕物业公司4个单位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燕山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提出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垃圾分类的时代责任。要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分类是落实新思想的实际行动,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具体行动来抓,生活垃圾分类的聚焦点、关键点、难点在于居民习惯要调整、要变更、要适应,因此要持续加大入户宣传频次、创新宣传方法,做到深度宣传、精准宣传,保持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和正确率稳步上升;二是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役。要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为重点,通过居民区党组织,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串联起来,把广大志愿者发动起来,推动形成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由理念到意识、由意识到知识、由知识到行为、由行为到习惯的转变。要聚焦难点,多措并举,在桶站、驿站管理使用上下功夫,形成燕山地区的特色和典型,在设施设置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亮点。要正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工作方法由坚持向坚韧转变、由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致管理转变;三是要凝聚力量、强化保障,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合力,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有人盯、有人管、有人负责。各街道、各部门要落实领导干部参与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制,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等作用,各工作组也要上前一步、主动担当,要认真摸排、回应需求,切实解决各项问题。宣传部门及各责任部门要多载体、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宣传。要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路线、经验做法和最新成果,形成人人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