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云区文明办
时间:2022-01-11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指导下,密云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举措,以“一微克”攻坚行动为主线,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2021年,密云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突破三百大关,达到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的301天,同比增加15天,改善程度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一级优天数达158天,同比增加8天,排名全市第一。
一、以治尘五举措为抓手,严控PM2.5一次污染源
一是高位调度、着力统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区领导多次对全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施工扬尘、建筑垃圾消纳场所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工作权责明晰至各相关单位、属地,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区大气办每半月组织落实重点区域道路尘负荷监测,每月组织卫星遥感监测裸地状况,逐月向各相关单位、属地通报全区道路尘负荷监测结果、下发裸地台账,定期在政府常务会议上通报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强化督查、联动执法。按照区领导要求,区生态环境局与区城管执法局建立移交处罚机制。根据日常督查检查结果,由区城管执法局进行筛选,依法确定应处罚案件,并移交属地进行处罚,截至12月底累计移交属地涉尘类案件线索44起。区政府督查室联合区大气办,对全区裸地进行梳理并建立治理台账,要求各属地明确整改时间节点,按时限、定点销号完成辖区裸地治理。区大气办针对重点区域各镇街(地区)涉尘类环境问题高频的督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有关属地进行整改,并对突出问题进行通报,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767人次,发现问题713个,均已通过整改通知下发至相关属地要求进行整改。
三是严格监管、全面控制施工扬尘。规模以上施工工地接入扬尘视频在线监控平台41个、监控探头173个,通视率长期达95%以上,专人负责、实时查巡各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情况,累计检查施工工地9016项次、通知整改21项次。加大涉尘类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施工现场立案110起,罚款182.3万元;渣土车运输、泄漏遗撒立案160起,处罚19.45万元。
四是压实职责、全域整治裸地扬尘。各镇街(地区)及中关村密云园对辖区裸地、料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加大拆迁闲置裸地、其他裸地、裸露料堆扬尘管控,每天巡查裸地整治情况,定期更新裸地台账,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覆则覆”的原则,分类施策,全面整治。截至目前,各属地通过绿化、硬化、苫盖等形式累计整治裸地346块。
五是提升能力,全力降低道路扬尘。城市道路及重点区域道路,新工艺作业率和机械作业率达96.03%。累计开展道路尘负荷监测24期,累计监测道路3206条次,根据监测结果向各相关单位下发通报12期。
二、以VOCs、NOx为靶向,聚焦PM2.5二次污染源及O3前体物管控
一是聚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执法,VOCs排放专项执法累计检查737家次、查处27起,其中处罚22起、罚金39.93万元,查封3起,责改2起,对62家企业开展监督性检测。开展涉VOCs集群排查,检查印刷包装企业149家次、处罚7起,罚金20.4万元,监测29家次。
二是聚焦氮氧化物源头管控,强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开展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检测,截至12月30日,进京路口和区内主要道路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33.7万余辆,检测超标移交交警处罚4624辆;入户检查重型柴油车7500余辆,处罚281辆;累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794台,处罚10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累计审核通过2473台。
三、以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为核心,强化减排能力
一是聚焦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以十项举措为抓手,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无煤区”建设;对重点区域内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露天焚烧、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等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通过道路尘负荷监测、深度清扫保洁严防道路扬尘污染;尝试开展重点区域单位、小区院内尘负荷监测9期,区政府常务会通报监测结果5期,下发监测结果及整改通知6期。
聚焦重点时段,持续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污染及重大活动保障期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万余人次,检查工业企业、餐饮企业、施工工地等涉气类点位1.4万余个,发现问题1200余个,均已立查立改;检查重型载货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运输车辆11.7万余辆。加强烟花爆竹管控,自6月1日起,密云区全部行政区域内全年禁止燃放、销售烟花爆竹。
四、以精准治污、科技手段为支撑,提升监管水平
一是强化精准治污,区大气办专人紧盯各镇街逐时空气质量数据,对进入全市倒30名的高值区域、高值点位及时联系有关属地及部门,筛查周边污染源并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程度;区大气办对全区排名靠后的镇街专项帮扶,从空气质量数据、辖区污染源、监测点位周边、执法检查量等情况为属地问诊把脉,撰写专项方案指导属地精准治污。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以高密度PM2.5小型监测站网、道路积尘负荷、裸地图斑遥感监测及涉气类环境问题暗查暗访等为支撑,针对全区范围的道路、涉气类环境问题、裸地料堆以及所有村(社区)空气质量数据,将监测数据、问题清单、裸地料堆整改情况等以通报形式下发各镇街,按期限完成整改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本地污染。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