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但却时刻和病毒进行着面对面的“交锋”,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每当居民朋友们翻看健康宝核酸阴性检测结果时,是否会想到背后有这样一群无名英雄在默默付出?他们是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幕后英雄”,是抗疫前线与时间赛跑的“侦察兵”——他们就是燕山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验员。
专业过硬,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燕山疾控中心分子实验室全科现有1名副主任技师,2名主管技师,共6名检验人员。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科室承担了燕山地区重点行业人群监测、公共场所及学校外环境监测、重点管控人员新冠核酸双机构检测等的全部新冠核酸检测的重任。实验室通过北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BSL-2级备案,拥有Q7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PCR定性扩增仪等大型配套设备。2021年进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新冠核酸检测项目能力验证,两次考核结果均为100分。实验室完全具备目前燕山地区新冠核酸检测的能力,保障出具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提高检测效率
随着疫情防控管理的不断严格,面对成倍增长的工作量。科长孙静雯将检测技术标准化,将人员培训到位,身先士卒驻扎在实验室,全科室人员拧成一股绳,不惧风险、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为了向政府尽快呈递检测结果,为了让居民尽早看到平安无事的阴性结果,实验室人员想尽办法提高检测效率。一箱箱标本到达实验室后,早已就绪的检验人员立刻投入工作,实验室接样后迅速进行检测,优化实验流程,合理利用机器和操作人员时间间隙,24小时无间断检测,将原本4小时检测时间压缩到3小时出检测结果。
全程穿着防护服佩戴双层口罩从头到脚密不透风,身上经常湿透,但无一人喊累退缩。核酸结果出来一批,又一批核酸样本被送进去,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对于疾控实验室来说,工作持续到半夜三更是常态。寂静的夜里,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成了驱散疫霾、照亮前路的盏盏明灯。2021年一年里检验科检测新冠样本20147件次,最高单日检测量达到1000余份。
道不尽的苦楚,背后是六个家庭的支撑
“现在每天收集的标本是平时的十倍以上,大家往实验室一坐至少四、五个小时,这期间穿着连体防护服,佩戴N95口罩、防护面屏,戴双层乳胶手套,中途不出实验室。连轴转一组下来,手被汗水浸得发白,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衣服湿淋淋的,几乎能拧出水来,但大家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检验科员姚春嫣
“科室里年龄最大的检验师杨兰芬老师已经58岁了,仍然跟我们一起熬夜奋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精细操作。手机大小的加样板里有96个密集的小孔,要把样品准确无误的一一对应加入,对于年轻人长期坚持都困难,但杨老师仍然跟我们一起配合”——检验员田爽
“工作中再苦再难我都不怕,穿上防护服走进实验室我就认为自己是个钢铁英雄。但我最怕的就是夜深人静接到命令时小女儿声嘶裂肺的祈求,每次我都是用尽全力推开孩子赶赴实验室,也多谢家人的支持。”——科长孙静雯
由于长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检验员许海姣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爆发湿疹,疼痛难痒,但却也不敢跟科室请假。因为一个人缺岗,就要有另一人24小时的顶替,就要多一个家庭的分担。
27岁的年轻小伙子朱灿,在疫情防控中干过采样、接送转运高危人员的工作,后来转到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工作。试验后,高压消毒实验室废弃物,高温挥发出来刺鼻的塑料味;实验室成箱的试剂;仪器的维护保养都交给了这个年轻小伙子,没有一句怨言,而自己的婚期却一推再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在战“疫”的关键时刻,燕山疾控中心分子实验室乃至全体专业技术人员恪尽职守、直面风险,出现场,做流调,检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果敢前行!为燕山地区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