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朝阳区:温暖朝阳无障碍 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2-02-25
  随着冬奥会的圆满落幕,双奥朝阳正式进入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转换期,从“冰墩墩”到“雪容融”,从赛场内外到大街小巷,双奥朝阳正在从细节上进行最后的优化,确保冬残奥会的顺利进行。
  “无障碍”鸟巢优化细节
  承担着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工作的鸟巢,虽然早已完成了针对运动员、观众、媒体、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演职人员的五大无障碍运行流线,在冬残奥会转换期的工作中,仍将在细节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无障碍协调处处长兼国家体育场无障碍经理彭四田表示:“‘鸟巢’是2008年夏奥会重要遗产场馆,这次又承担着开闭幕式,涉及客户群流线多、运行环节复杂。无障碍重在细节优化,虽然一些设备设施已经就位,但我们会在转换期间对现有的坡道进行整改优化,更新无障碍引导标识,加强应急预案完善。”
  运行流线方面,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流线,都实现了全流程无障碍。无障碍车、无障碍上下车坡道、无障碍引导标识、无障碍候场区、无障碍出入口……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基础上,“鸟巢”充分满足了冬残奥运动员及观众等群体参与开闭幕式活动的服务需求。
  此外,“鸟巢”还对场馆内部的无障碍卫生间及厕位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卫生间里的墙壁做了圆角处理不易磕碰;洗手台四周增加了扶手;马桶周边的L形扶手改造成了长方形,方便轮椅人士起坐;低位紧急呼叫按钮也是新增的;还有高低两个挂钩,满足不同残疾人群需求;除了专门的无障碍卫生间,普通卫生间里也划设了无障碍厕位,就连小小的开关门按钮都体现了无障碍的细心设计——考虑到手指关节不便的观众需要,工作人员把通常使用的旋转式开关改成了拨动式。
  同时,场馆内部还设置了144个无障碍座席区域,轮椅座席区增设了安全挡台,并1:1设置了陪同座席区,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时将放置临时座椅。
  “无障碍”公共区更显温度
  “一定要将自己完全带入到行动障碍者的角色,不仅是残障人士,一切行动不方便的人群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场馆运行中心无障碍领域经理张寒冰向冬奥志愿者们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服务北京“双奥”的无障碍服务“老把式”,张寒冰带领团队从公共区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将暖心的无障碍设施呈现给观众。
  公共区5号安检口、12号安检口均设置了面向观众的无障碍安检通道,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观众迅速过检,公共区的无障碍领域团队协同安保团队编写无障碍安检规范,增设“机检+手检”的安检模式,拆除老式安检门,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充裕的通过空间和时间。
  除了无障碍卫生间、观众取暖房等暖心设施外,为了方便乘坐轮椅的人士购买商品,公共区内的6座商品售卖亭特意打造了高度为80厘米的无障碍窗口,改善这部分观众的消费体验;这里的摆渡车也内藏玄机:侧面有一个斜向下、与地面相连的踏板,车内的座椅数量也比普通的摆渡车少,空间比较宽敞,残障人士可以坐在轮椅上,通过踏板进入摆渡车。
  张寒冰表示:“无障碍服务志愿者首先要对这一服务具有认同感,也就是说‘无障碍’是为每个人提供服务的,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个群体,并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无障碍”朝阳更加包容
  事实上,借助举办北京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市从2019年开始启动了无障碍环境三年专项行动。朝阳区作为冬奥和冬残奥举办“双会场”地区,三年来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专班,对全区75家单位800名系统管理员、台账管理员和无障碍环境监督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明确了奥运场馆周边,亚运村、奥运村等12个重点地区,31家奥运签约酒店,涉奥定点医院周边1公里等涉奥区域范围,以及7个重要商圈实现点位“应建必建、应改必改”。
  三年来,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累计完成整改点位1.7万个,环境整治点位1.9万,打造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43个,无障碍精品路线5条,营造出了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公共环境。
  从赛场内到赛场外,无障碍环境的建设,都更能彰显“双奥朝阳”的温度。冬残奥会开赛在即,“双奥朝阳”在确保场馆内外无障碍设施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在细节和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好冬残奥会赛时无障碍服务保障,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责任编辑:冯帅)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