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厂洼街7号院入选全国百例“美好家园”典型

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2-02-25

  “‘美好家园’全国百名,北京四名榜上有咱,为我家园点赞喝彩……”2月21日,家住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厂洼第一社区厂洼街7号院76岁的魏然在得知小区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公布的“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100个典型案例后,特作诗一首《我爱我的家园》,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心得。

  厂洼第一社区党委及居委会在厂洼街7号院依托海淀区及紫竹院街道物业管理专班的指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社区伙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互信、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党建+社区治理”机制推进厂洼街7号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社区大事小情有人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咱们小区这么干净,部分居民为了晾晒,扯的绳子很影响美观。”“不仅不好看,孩子们在晾晒的被子下面钻来钻去,也不安全。”在7号院社区伙伴议事厅里,居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民警、产权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围绕居民的急难愁盼进行协商议事。“我们提的好多建议都被采纳了,特别开心。”参与过议事的魏然对社区议事协商机制赞不绝口。

  厂洼第一社区厂洼街7号院充分发挥社区伙伴议事厅平台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制定议事规则,每月中旬召开会议集中研究小区物业管理各项问题,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协商机制。

  此外,小区引导物业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物业定期向社区党委及居委会报告物业管理工作情况,并将物业服务企业工作汇报纳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之下,推动协调解决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和纠纷,让纠纷化解在小区之中,更好地解决广大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促进物业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共治共建。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响应群众诉求的效率和质量,厂洼街7号院建立了“1+5”工作制度,即1个诉求,社区党委、居委会、物管会、业主和物业5方建立业主诉求联办制度,每月10日为居民接待日,定期收集业主诉求和意见,通过多方主体联动联办机制,切实有效及时解决业主反映问题。

  “我们定下每月5日为社区开放日和物业服务开放日机制,定期邀请业主自由参观办公场所、物业设施设备场地,现场解说、解答疑问,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加强业主和物业的了解和沟通,增进居委会、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同时也对物业企业加强监督。”厂洼第一社区党委书记范红霞说道。

  “我们觉得晾晒很难,没有固定的位置,通过议事厅向社区、物业反映了,现在好了,全安装好了,还不干扰居民其他活动空间。”

  “东门有个小学,上下学高峰时段,出小区就堵车,社区和物业就在小区东门和北门安装道闸,小区就成了一个小环岛,形成一个微循环,居民出行方便了,家长送孩子上下学也不堵车了。”通过社区伙伴议事厅平台,居民的多项诉求得到解决,纷纷点赞这一机制。

  小区内,一个古风古色的亭子下,很多居民在聊天,这是小区打造的“牡丹亭”议事新渠道。厂洼街7号院内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议事平台牡丹亭,居民在此休憩娱乐、谈天说地、协商议事,社区居委会在此察民情、体民意、切实为民解难题,持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理念,把居民关心的问题消化在小区内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方式方法。

  规范的自行车停放秩序、优美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都离不开社区、物业、居民等的多方参与。小区通过开展废旧自行车置换大米活动,有效解决了社区废旧自行车长期停放、占用小区公共资源、社区环境脏乱等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多方协同、披挂上阵,迅速到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战演练,筑牢疫情的“铜墙铁壁”。

  厂洼街7号院1996年投入使用,共有29个单元,过去的老旧小区也焕发了党建红。小区创新楼门文化建设,以“一楼门一主题一特色”为标准,29个楼门开展红色先锋等楼门文化建设,深入挖掘社区文化特色,将社区服务深入楼门,推进和谐宜居楼栋建设。

  “我们通过厂洼第一社区会客议事厅,以访民意、问民情、汇民需、议民题、促民评五步循环工作法为服务模式,引进了7号院现有的物业公司,多方合作携手探索共建共治机制,通过7号院社区伙伴议事厅制度,搭建社区党委与物管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产权单位、社区居民的沟通平台。下一步,社区党委将以居民诉求为导向,联合各方推动老年人日间活动室建设,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范红霞说道。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